陆成安想都没有多想,肯定是晋王写的,整个皇室,就数她最闲。
看模拟推演的信息就知道了,汉王在忙着处理东宫的事情,应付各种交际,还要和岳父勾心斗角。
秦王要和长孙家为首的世家集团周旋。
宁王掌管北镇抚司,要监察百官,还要负责各种运输上的疏漏,也不闲,没这时间写书。
唯独晋王。
岳父又不可能让晋王单独掌兵,没办法掌兵、练兵的晋王,那不就只剩下围猎,或者做点小生意。
她是最闲的人。
不过,能按照【三国志】捣鼓出一本【三国演义】,晋王肯定也是下了功夫的。
听到张海京对【三国演义】不以为然,感叹是年轻人的爱好,陆成安只能等一个真香。
三国怎么说呢。
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最津津乐道的一段时期,火爆到每个角色都能单独列出来拍个电视剧的地步。
很多很多人都在史书上留名。
隔壁的村战爱好者因为三国过于热门,都懒得去谈论自己国家的战国历史。
三国一场赤壁之战、一场夷陵之战的参战人数,就能把隔壁给踏平了。
即便是老年人,聊起三国那都是兴致勃勃的。
只能说你老张,还没能看到精彩之处。
当诸葛亮喊出那一句——“克复中原,匡扶汉室。”
只怕是全体起立,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瞬间被激发。
包括大汉最后一位将军姜维的‘吾有一计可使汉室幽而复明。’
这对本身就崇拜浪漫的古人而言,简直是绝杀中的绝杀。
一个国家覆灭,孤身一人仍然想着如何让主公幽而复明的忠臣。
一个一生没见过先帝,却句句不离先帝、恩师,为大汉效忠至死方休的男人。
从客观角度来说,晋王写【三国演义】,角度放在季汉的视角,宣传得体的情况下,可能会有效提高年轻人的积极性和忠诚。
哪怕季汉这个班底没有成功,那也是受制于地势、人口的因素。
但那种为理想奋斗到底的魅力,真的可以让很多热血沸腾年轻人同样愿意为大晟王朝这个国家奉献力量。
陆成安得想个办法,凸显出天京官报的舆论优势,这玩意必须得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不能给其他人控制。
因为舆论这东西是可以导向群体的情绪。
南宋为什么北伐屡屡不成功,其中还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民调情绪很低,南方的老百姓们不愿意打仗。
主战派要和主和派战斗外,还要顶着民意的反抗情绪。
而大晟王朝的辽东一带被高句丽所侵扰,这块地方,陆成安是不可能让给别人消化的。
掌握天京官报,同样也有凝聚民意的效果。
“现在谁主管官报?”陆成安问道。
“一般都是让通政司的通政使来负责官报的。”张海京答道:“而现在的通政使是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