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功于袁崇焕提出的“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方针,
至那以后,辽东这边的明军主力,多为辽东子弟,作战英勇顽强的,也是这些人。
张璟川若是真的能够留下来率领这帮辽东子弟继续在东海堡和松山一线抗击清军,必然会成为一股让朝廷都不敢忽视的力量。
朝廷让松山的兵马退守宁远,张若麒和马绍愉这些朝廷派来的将领,自然是举双手赞同;
那些援辽客兵也都归心似箭,恨不得插上一对翅膀飞回去。
至于辽东本地的一些将领,就有些纠结了,退守宁远对他们而言无所谓,举家南迁就是了,可麾下的将士们却不愿离开。
说得难听一点就是,他们既怕死,又不想丢下麾下的兵马,因为兵马的多少是他们这些武将的底气。
当张璟川说出这番话来的时候,张若麒和马绍愉这些人自然是不会反对,因为有东海堡在,对于退守宁远的他们来说,就相当于多了一道屏障。
而那些辽东本地的一些将领,则有些不是滋味了,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手底下的兵都得划拨到东海堡去。
张璟川心里清楚,要让这些辽东本地的将领割肉,难度很大,但他有【嘴遁之术】【独树一帜】这两个技能的加持,他有信心把他们手里的兵马忽悠过来。
随着张璟川一通演说,从中午一直忽悠到傍晚,这才让这些辽东将领把兵马给交了出来。
翌日午时,
由于辽东总兵王廷臣战死,张若麒便以监军的名义让张璟川暂代辽东总兵一职,正式文书待通报兵部后再补齐。
下午,
辽东总兵张璟川,带着三万五千余辽东子弟,护送着松山城里的百姓以及大部分的粮草辎重前往东海堡。
至此,张璟川麾下的兵马已有四万。
好在东海堡的外城墙早已竣工,否则这几万人马还没地方安置。
所有的兵马都安置在外城的营房内,而内城就用来安置百姓,当初在修缮东海堡时,张璟川便与徐敷奏如此谋划的。
如今兵马进驻,刚刚合适。
足够多的人口,永远是一个地方繁荣的基础条件。
随着大量百姓的进入,东海堡内也开始热闹了起来,吃穿用度皆由张璟川从江南购买而来,然后转卖给堡里的百姓。
这些百姓为了生计,则在张璟川开设的各类工坊里做工赚钱,以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至于张璟川如何去养这四万兵马,
一方面得益于朝廷的供应,另一方面便是从苏家购买大量的珠宝玉器,转卖给佟普汉,以换取大量的金银。
清国皇室不仅喜欢中原的珠宝玉器,还热衷于收藏古玩字画,以此来提升自已的文化底蕴。
对于这一点,张璟川并不意外。
创业初期,为了获取足够的原始积累,大家付出鲜血和汗水,无所谓。
可一旦获得了一些权势和地位之后,精神上的满足便成了清国的那些亲王、贝勒、福晋们的追求。
当了几百年的蛮夷,对于中原地区的文化和奢靡可是极其的向往。
张璟川当然不介意把江南的金银玉器、珠宝首饰、古玩字画、丝绸锦布高价卖给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