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自然是跟朝廷的船厂买!”
朱标心中早有预案,开口道,“除却应天府的宝船厂外,太仓,广州等地都有船厂。这对于朝廷而言,又是一笔收益!”
“而且每一艘下海的船,都必须在官府登记造册!”
“另外您说的护卫,这等事朝廷禁止不了,只能规定数量。。。。。”
“不过,二丫头说另另一个办法。”
“他有什么办法?”老朱正色道。
“可由朝廷的水师护送。。。。”
朱标开口道,“如琉球这等与我天朝亲如一家的,可以直接在琉球设置水师专港,用来护卫我大明商家的海路周全!”
老朱没有说话,而是眯着眼,眉角微弯。
朱标见状,低声道,“其实,这也是不得已的法子。海贸一事,虽万般艰险,但毕竟利大于害。而今朝廷用钱的地方多,只能折中而行。。。。。”
~~
其实李景隆早就和朱标说过,商人们的船,不一定一定要从朝廷的船厂购买。
集权之下的生产力,有时候太过拖沓效率低下,且。。。独家专卖的话必然良莠不齐。良莠不齐也就罢了,还不一定多好。
而大明的贸易若真想百花齐放,就必须允许民间京营造船等事。甚至将来水师的战舰,都可以委托民间船厂来造。
李景隆曾对朱标说过一句,让朱标大为震撼的话。
就好比新式火枪的枪管,朝廷集全国之力,造出来的东西造价不菲,且工期旷日持久。
而且一旦出了问题,难以追究。
但倘若民间有数百家可以制造枪管的作坊,朝廷直接拿出钱来,岂不大为省事?
不但省事了,而且谁出事谁掉脑袋,安敢有残次品造出来?
看似朝廷是出钱了,可实则朝廷省了人工,省了材料,实则是占了大便宜。
甚至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古以来,凡国家专卖之事,早早晚晚都是官场习气。
管事之人,大小头目,都奔着做官掌权去了,掌权之后变成楼钱了。
耗费钱财无数的国家工坊,焉能不败?
但这话,朱标不敢跟他老子说。
他怕说了,引得他老子雷霆震怒。
他不敢说,但他心里隐隐有些认同。
就好比蓝玉他们所说的,军中将士们用的兵刃铠甲,朝廷统一制式的,就是没有他们私自找人打制的好用!
几次北征蒙古,后方运输过来的军粮参差不齐,战马吃的豆饼里多多少少都掺着些东西。可是他们若跟地方商人们公平买卖,直接给钱的情况下,人家给的粮食给的草料,绝对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这还是如今大明朝是洪武爷当政,下面人不敢乱来呢!
若哪天大明朝真摊上一个糊涂的,不懂民生经济的皇上,大军还军需粮草?不拖欠军饷不抢劫百姓都不错了!
与此同时,李景隆的话,也在朱标的脑中再次浮现。
“糊弄人的事,奸商来做,一次就他们全家掉脑袋!”
“可让朝廷的官员们来做,是一次比一次糊弄得更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