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虽如此说,只是此后他依然故我。几乎每日都带着一身酒气与脂粉气回到会馆。
会馆中也渐渐多了一股关于龚兴源的流言,都说他近日与一位清倌人好上了,大把大把散财,成了京中醉月阁的座上宾。
流言传入谢拾耳中,他才意识到当初从龚兴源身上嗅到的古怪气味究竟从何而来。
此后又一次晚归时与龚兴源撞到一起,谢拾再未多言,而是一路沉默,各回各屋。
终究是两路人罢了。
九月十五,殿试之日。
这一日宫门大开,早早候在宫门外的谢拾率领二百九十九名贡士踏入其中,又穿过重重宫门,终于抵达奉天殿前。
接下来他们将在这里经历一生中最重要的考试。
此时,身着公服的文武百官早已按官阶次序肃然而立,放眼望去,满目朱紫。
谢拾立于殿前丹墀内,脚下是朱色的石阶,身后是整齐排列的数百名贡士。
长风拂过“广场”,寂然无声。
旭日初升,但闻鸣鞭三声。
奏乐声中,天子升殿,百官行礼。
随着奉天殿中天子颁下策题,三百名贡士行五拜三叩之礼先稽首四拜,最后一拜三叩头。此乃大齐祭祀及面君之大礼。非重大典礼或节日,平日里是不必如此的。
入宫之后的一系列礼仪,众人早有排练,此时许多人虽然面色紧张,倒也不曾出错。谢拾尚有闲心暗暗抱怨一句繁琐。
一系列流程过后,考官散题,百官退场,有军卫将试桌在丹樨上排开,领了试卷的考生便依次入座殿试正式开始
谢拾的试桌就在第一排。入座时,他抬头看了看天,只见万里无云,朝阳朗照,远处的红墙碧瓦都好似渡着一层璀璨金边。
“是个好天气啊”
谢拾心情大好,低头审视策题。
[朕以德薄,嗣承丕绪,于今八年heihei]
策题通篇不到三百字。
大意是皇帝建极以来如何夙兴夜寐,以求天下大治,然而外有北虏之患,内有天灾、盗匪为害,财赋匮乏,民生多艰heihei不知如何才能使百姓富庶而四夷宾服,从此正人伦,厚风俗,海内晏然而天下升平。
这道策题并未出乎众人意料,可以说既容易又不容易。
容易在于出题中正,难度也不大,苦读多年,能走到这一步的士子,肚中岂能无货尤其是这种大而化之的主题,对他们而言可太好写了。策论终究是论”,如纸上谈兵,只要文章能打动读卷官和天子即可。其中是否有切实可行之策不重要。
不容易则在于这种任谁都能侃侃而谈的策论,要如何才能从三百名贡士之中脱颖而出
当下众人便开始打草稿,有人着眼于财赋,无非是节用财赋那一套;有人以德为本,劝天子自为表率,以德治天下,如此自然能柔远人,厚风俗,安百姓;有人着眼于强军,大谈屯田之策,练兵之法
谢拾在座位上迟迟没有落笔。
倒不是不会写,凭他的积累轻轻松松便能做出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相信一举夺魁不成问题。六元在即,彰显的是天子教化万民之功,没有人会当不识趣的碍事者。
只是
既有“六元及第”的大势在手,只做官样文章非他所愿,何不大胆一些畅所欲言
纵然进士再是风光,一旦入仕亦只是微末小官,对于在座许多贡士而言,或许今日便是一生中唯一一次“上达天听”的机会。
对谢拾而言虽不至于如此,可他自问要走到让皇帝聆听他建议的地步也非一时之功。惟有今日,他所写的每一个字,都有机会被阁臣与天子纳入眼底。
思量之际,谢拾脑海浮现出从前所见的一幕幕。他没想到自己竟然记得如此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