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去兴庆市,订了一批钢筋水泥和沙子,还有各种木料。
第三天钢筋水泥和沙子和木料都被陆续送到了镇上。
移民村那边还没通公路,货车载重太多,没人敢走,王重也没强迫,让人把东西都卸在镇上。
与此同时,张主任那边也来了消息,可惜却并不理想,领导对王重提出的方法很认可,他们也愿意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便利,但,这个便利有一定的限度。
大体意思就是说,现在政府大力开发玉泉营这边的移民吊庄区,人力物力财力大部分都投在这上面了,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
但政府很支持老百姓们自己创业,为移民吊庄的乡亲们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
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王重没急着忙砖窑的事儿,而是先忙活着自家建房子的事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宅基地都是政府同意规划好的,王重家的有一亩半多。
戈壁滩上风沙大,还有沙城暴,别说是高层了,就连盖瓦都有些难度,大风能把瓦都给吹跑了!
不过这些都好处理,用水泥砂浆现浇出坡屋面,盖瓦的时候像砌砖一样用水泥固定,就不怕风吹了。
所以关键还是得有钱,只要有钱,好多困难都不是困难。
恰好,现在王重最不缺的就是钱。
卖手镯得的那十八万,来之前水花也塞给王重了,还有现在每月涨到了几千块的稿费,都是王重的底气。
有老支书跟马喊水帮忙,找人也不是问题,材料都运到镇上后,六月二十日,王重领着马喊水和李大有,带着涌泉村的几个乡亲和一个移民村里的乡亲们早已拉着驴车,牛车、板车等开始帮王重云材料。
几十个人,三十几辆车,旁边的几个移民村,也喊来了不少壮劳力,众人齐心协力,但也花了足足三天的功夫,才把王重买的这些建材都给运回了移民村。
宅基地那边,老支书也领着人,把王重要的地基,按照王重的要求给挖好了。
四十公分宽,六十公分深,纵横交叉,底部用木锤夯实数次。
有了当初在涌泉村时的经验,老支书也算是熟门熟路了,王重给的工钱是一天四块,比在镇上和旁边农场打工的工钱都要高,乡亲们干活自然也卖足了力气。
准备工作虽然都做好了,可动工却还有一阵子,混凝土最离不开的,就是水,可现在吊庄移民区这边,最缺的恰恰就是水。
老支书领人挖了个两个一米五深,三米见方的矩形水池,底部和边上抹上一层红泥,都不用水泥,等干了以后,就是两个天然的储水池。
买水运水又花了几天时间。
六月二十六,一切准备就绪,王重家的新家正式动工,钢筋混凝土浇筑一圈地梁,再在地梁上砌砖。
乡亲们从来都没有接触过钢筋混凝土的房子,不知道该怎么弄,看着王重往梁柱上洒水保养,看着那些多余的水流到地里,一个个心疼的跟什么似的。
人多速度确实快,只花了半个月,就已经盖上瓦了。
盖瓦上梁那天,王重到镇上买了一只羊,把羊肉和洋芋一起炖了,请了所有来帮忙的乡亲们,先把工钱给乡亲们都结了,然后白面馍馍就羊肉,美美的吃了一顿,
房子建好,王重回了趟涌泉村,带着水花,骑着摩托车,跨越几百里的距离,来到金滩村。
王重等人所在的移民安置村就叫金滩村。
看着面前孤零零的一座砖瓦房,四周被半人高的围墙包围起来,院门是木制的,类似于农场那种半敞着的门。
这是咱家吗?水花愣愣的看着面前的房子,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关键是在这一整片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就这孤零零的一个院子。
坐北朝南的主屋只有三间,但空间都很大,最中间的堂屋最大,两边略小一些,顶上盖的是瓦,以水泥固定。
水花推开院门,走进院里,院里地面上也铺了一层红砖,比外头略高,那些建筑垃圾也都被清理走了,里里外外都打扫的干干净净,都是乡亲们帮着弄的。
“东西两边屋子顶上我特意留出来的没盖瓦,以后等四周的树都种起来了,挡住了沙城暴,咱就可以架梯子上去,夏天乘凉,冬天晒太阳。”
“水窖也弄好了,就在西屋外头,四周是三层的红砖,顶上是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我还特意弄来个压水机,以后要用水,就不用一桶一桶的提了!”
王重微笑着不急不忙的给水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