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小说网

书朋小说网>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引 > 第106章 外科钤2(第1页)

第106章 外科钤2(第1页)

发背(四十二)

属性:发背,属督脉膀胱经,凡阴虚火盛,或醇酒浓味,或郁怒房劳,或丹石热毒,皆能致之。若肿赤痛甚,脉洪数而有者,热毒之证也,为易治。若漫肿微痛,色黯作渴,脉虽洪数而

无力者,阴虚之证也,为难治。若不肿不痛,或漫肿色黯,脉微细者,阳气虚甚也,尤为难

治。大抵发背之证,其名虽多,总惟阴阳二证为要。若发一头或二头,其形赤肿高,发

热疼痛,头起者为痈,属阳易治。若初起一头如粟,不肿不赤,闷痛烦躁,大渴便秘,睡语

切牙,四五日间,疮头不计其数,疮口各含如粟形,如莲蓬,故名莲蓬发。积日不溃,按之

流血。至数日或八九日,其头成片,所含之物俱出,通结一衣,揭去又结,其口共烂为一疮

,其脓内攻,其色紫黯者,为疽。属阴,难治。且此证不可大痛,又不可不痛,若见烦闷者

,多不治。总之,疮疡虽云属火,然未有不由阴虚而致者,故经云∶督脉经虚从脑而出,膀

胱经虚从背而出。故不可专泥于火。

陈良甫曰∶背疽之源有五∶一天行,二瘦弱气滞,三怒气,四肾气虚,五饮冷酒,食炙

爆,服丹药。

立斋曰∶大抵发背之证,虽发热疼痛,情势高硕,烦渴不宁,但得脉息有力,饮食颇进

,可保无虞。其脓一溃,诸证悉退,多有因脓不得外泄,以致疼痛,若用败毒寒药攻之,反

致误事。若有脓,急针之,脓一出,苦楚即止。脓未成而热毒作痛者,可用解毒之药。亦有

腐溃尺余者,若无恶证,则投以大补之剂,肉最易生,亦无所妨。惟忌肿不高,色不赤,不

痛,脉无力,不饮食,肿不溃,腐不烂,脓水清,或脓多不止,皆属元气虚也,为难治

宜峻补之。其或脓血既泄,肿痛尤甚,浓水臭败,烦躁时嗽,腹痛渴甚,泻利无度,小便如

淋,乃恶证也,皆不可治。

又《灸法》曰∶予常治发背,不问日期阴阳肿痛,或不痛,或痛甚,但未成脓,或不溃

者,即与灸之,随手取效。或麻木者,明灸之,毒瓦斯自然随火而散。或疮头如黍者,灸之尤

效,亦有数日色尚微赤,肿尚不起,痛不甚,脓不作者,尤宜多灸,勿拘日期。更服甘温托

里药,切忌寒凉之剂。其有势未定者,或先用箍药围之,若用乌金膏点患处尤妙。凡人初

觉发背,赤热肿痛,莫辨其头者,但以湿纸覆其上,立候视之,其纸有先干处,即是结痈头

也。取大蒜切成片如二三钱浓薄,安于头上,用大艾炷灸之,三壮换一蒜片,痛者灸至不痛

、不痛灸至痛时方止。最要早觉早灸为上。一日二日,十灸十活,三日四日六七活,五日六

日三四活,过七日则难为力矣。若有十数头作一处者,即用大蒜研成膏,作薄饼铺头上,聚

艾于蒜饼上烧之,亦能活也。若背上初发赤肿一片,中间有一片黄粟米头子,便用独蒜切去

两头,取中间半寸浓者,正安于疮上,灸十四壮,多至四十九壮。盖如此恶证,惟隔蒜灸及

涂乌金膏有效。又《治法》曰∶肿硬痛深脉实者,邪在内也,可下之。肿高痛脉浮者,

在表也,宜托之。痛烦躁或咽干,火在上也,宜泻之。肿高或不作脓者,邪气凝结也,

解之。肿痛饮冷,发热睡语者,火也,宜清之。不作脓或不溃不敛者,阳气虚也,宜补之。

瘀肉不腐,或积毒不解者,阳气虚也,宜助阳气。脓多或清者,气血俱虚也,宜峻补之。脉

浮大或涩,而肌肉迟生者,气血俱虚也,宜补之。右关脉弱,而肌肉迟生者,宜补脾胃。

又《诸毒治法》曰∶如头痛有表证者,宜先服人参败毒散一二剂。如痛发热脉数者

用金银花散、槐花酒、神功托里散。如疼痛肿硬脉实者,以清凉饮、仙方活命饮、苦参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