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小说网

书朋小说网>买活全文免费阅读 > 第275章 郑地虎自发学习(第1页)

第275章 郑地虎自发学习(第1页)

鸡笼岛新泉

“于先生,那这个社会契约,又是什么意思呢,社会契约论里说的,官府和百姓之间的契约,在咱们官府和活死人之间,是不是也一样好使——话说回来了,咱们现在的衙门算是官府吗?按照教材上的说法,官府是贵族用来统治平民的工具,但咱们这好像没有贵族,也没有平民,大家都是六姐的活死人——”

这是一座正在扩张的城镇,随处可以见到在建的水泥房,路是早已经修建好了的,横平竖直的水泥路,在刚被砍伐不久的绿色荒野上向远处蔓延,而水泥路组成的格子之中,一座座屋舍正在逐渐成型。专业的建筑队正在工地四周,如同工蚁一样辛勤而又快速地移动着。

这里的地基往往是堆起的高高土坡,大约离地有一米多,在这样的高坡上用石头做地基,运料、拌料、码砖、抹面……红砖垒墙,水泥抹面,干透后再涂一层白漆,这是在鸡笼岛这样的亚热带岛屿特有的一种建筑——吊脚楼是不能建水泥屋的,无法承重,但完全接地的建筑又过于潮湿,这些去年从泉州移居来的百姓们,便把在泉州、鹭岛两地建房的经验搬了过来,建起了这种高台基的坡房作为衙门的建筑物,“这也算是我们新泉县的体面!”

至于他们自己,理所当然是就地取材,住吊脚楼了,要说是人人都住水泥房,连本土都没有这样的好事,更别说一切都还在草创的鸡笼岛了。

开拓一个全新的岛屿,需要的是漫长的时间和丰盛的人力,当然也需要给面子的气候,新泉县顾名思义,大部分居民都是泉州的老乡,他们一直住在人口繁茂的福建道,受到生计的压力,不得不把耕地往山中一再地扩展,大部分农户在泉州也有垦荒的经验,即便是背靠泉州这样的大埠,开荒依然是很不容易的,更不必说鸡笼岛距离鹭岛,怎么也有个一日的航程,物资上绝不会像本土那么方便了。

大部分人都做好了吃苦的准备,甚至是那些从北方被招揽过来的辽东汉民,也没有把这里想得太好,吃苦受累,不多说了,工具上的匮乏也是可以想得到的,什么都得自己做,铁器没有,木器也要自己慢慢地雕琢,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打造工具上——至于饭,那是不可能吃饱的,忍饥挨饿个一两年,出产能够养的活自己,便算是运气好的了。三五年之后,才算是站稳脚跟,能从窝棚往吊脚楼这样的茅草屋过渡,真的要形成城镇,哪怕不是要个五年八年的?

但这大半年下来,人们逐渐发觉,买活军这里的开荒,似乎……和他们想得也不太一样,大概什么三年五年站稳脚跟,五年十年形成城镇,对于买活军来说实在是有些慢,按照眼下这个速度,三年内若是有个五六个县城出来,那……大概也不是什么让人惊奇的事情。

若说是有什么仙法在内呢,除了高产的粮食种子,还有一些耕田的小工具之外,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偏偏就是这几样东西,把开荒的过程完全地改变了,这就让许多十八芝的老海狼打从心底不解了起来——若是按他们本来的盘算,二三十年内,能把岛上经营起来便很不错了,如何买活军一来,速度便快了这许多?

难道仙人处处就都比常人要强吗?

就以农事来说,自古以来,开荒最难的就是除草、翻地,这是最耗人力的事情,鸡笼岛这里的粮食一直是无法完全自给的,一个百姓每年要是能多开辟一亩荒地,他们还给点奖励,但即便如此,开辟荒地的速度也很慢。

——而买活军一来,一切就不一样了,首先,他们一开始就运了两百多人过来,先不种地,而是修建宿营地——也就是如今新泉县的前身。买活军运来了他们在矿山用的蒸汽机,蒸汽机下头配的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叫做履带,把煤铲进锅炉里,这个大东西就带着履带到处地压平了地,被这样平整过的土地,杂草根本就长不起来,地都被压实了,成了实土,轻易踢不起多少灰尘来。这样便可以在上头搭帐篷,修食堂,修茅厕、修堆肥场,一切都是在他们的图纸上画着,都在买活军的计划之中。

随后,两千多人便被带到了这里,开始了买活军的垦荒计划,买活军把众人分成了四个大队,每个大队里又有十几个小队,几个小队搭伙做事,每个人要做的事都是固定的:砍树、运树、烧炭、平地、翻耕。砍树、运树的这些壮汉个个都有一把子力气,收入也很丰厚,他们吃的极好,几乎每顿都能保证有油、有鱼、有蛋,饭不必说,是管饱的。

这样一队砍树的壮汉,一天能干一般农户四五天的活,而且很多力气活非得他们干不可,譬如翻地,有些大石头半埋在地里,壮汉几下子就把它顶翻了运走,若是力气不够,那就只能火烧水浇,慢慢地炸。这批人今天在这里做,明天就去了别处,三个多月将这一带适合开垦的土地都砍伐出来,砍下来的树木,又有一批人料理,适合造船的便去木材厂炮制,还有一些烧成木炭,运到木炭场去。

就连树叶也不会浪费,和小枝条一起,晒干了送到食堂去,做饭当柴火烧,烧剩的草木灰还能拿来肥田、洗碗、洗衣,甚至有人用草木灰洗头、刷牙,这是一种用处很广泛的东西,总之是不会随意地丢弃的。

伐木队的人走了以后,就是平地、翻耕的人来了,他们把蒸汽机下头配的履带换成了很大的犁铧,这个烧煤的东西,简直是庞然大物,有四五个人大小,只有在这样广袤的田地上才有用武之地,石头先被运走,机器在土地里来回地开着,把土地刨出一道道沟壑——时常会趴窝,一修就要半天,但即使如此,它一天还是能做上百个人的活,人力也只能算是补充。这个是新造出来的机器,按照司机的说法(这个司机是工资最高的人),“不能把动力全跑满了,密封性不是特别好,可能会泄露,那就是严重事故了。”

新泉县这里,因为有蒸汽机的关系,平地的速度比别的县府要快得多了,很快就平出了几百顷良田,这时候翻耕的人还是继续去翻耕,他们虽然是农户,但便犹如被买活军雇佣的工人一般,每天其实只管做一件事,在陌生的地方,这样做是很好的,因为地性不同,在新的地方种田,很多东西需要重新学习,在争分夺秒的时候,可以省去学习的工夫和必然会出现的错误,只专心地做着越来越熟练的一件事,‘效率’会更高。

种田的人,是从哪里来呢?是从买活军的农业学校中出来的,这些田师傅们,一个人带了一班农户,田地一开垦出来,就洒草木灰肥田,种下豆子,第一年荒地都要种豆子肥田——这也是买活军的知识,在这之前很多农民压根都不知道。

撒种培土之后,还有人专管除草、灌溉,喷药除虫,这里播种队又往前去了,这样每个人只做一件事,周而复始,多劳多得,田师傅每日要检验徒弟们的工作成果,给他们记‘绩效’。

绩效多的,一天可以多拿个三五文,而且还有加政审分的机会,而这些农民们,每日早起晚间,见缝插针上的扫盲课中,一大部分内容都是在强调着这分数有多有用,他们也就不其然地重视了起来。

这样大集体式的开荒,是十八芝从来没有见识过的,当然他们也会有很多的猜疑,譬如说这样会不会有人偷懒,反而不如大家各管各来得尽心。不过鸡笼岛这里,一年可以三熟,这里开荒,那里就肥田种豆,一些低洼水田,便种上水稻,三个月下来,这边还在开荒,那边已经收成,又有人来专管收成,按照之前撒种的顺序,这里有条不紊的收割、脱粒、翻晒……

精细统治,居然连农事也可以精细的吗?这是十八芝的海盗们想不到的,就连郑地虎也没想到,买活军会在鸡笼岛实行这样的策略,而效果却还如此显著——不管是不是高产种,产量总是让人惊喜的,一块地从林地变成新田,再到有了收成,不过是四个多月的光景,大豆就已经收成了,一亩地小二百斤,按大豆来说实在不算是低的。

而且,第二季立刻就可以下种,种了一季的大豆,田已经肥了不少,这一回来种地的又是另一拨农户了,买活军到现在才开始分田,而这些来种田的农户,是要给买活军交租子的。

之前开荒的那些,固然做事是辛苦,但每日里他们足额拿工钱不说,第一季的收成买活军分文不取,全都是按官价收购了,个人分钱。算下来一个月按活计轻重来分,活计最重的能拿到近三千元。

官府的开支大吗?是大的,但这些钱拿到手中,汉子们都拿来做什么呢?不也是要吃要穿,也要存在手里准备买房?这批开荒队中大多数人最后也是要在岛上安家,只有条件最好的,或许能被选到军中去。

他们这样玩命干玩命吃,辛苦上一年半载,便足以攒下一笔大钱,买牛、买房、买骡、买车这几样最基本的需求,总是至少可以满足个几项,若是觉得钱挣够了,可以随时挑选城镇安家,保证能分到上等的地,不论在哪里,都是殷实富户,这个条件要娶妻也比别的农户容易得多。

若是还愿意干,那就继续干,鸡笼岛算什么?将来买活军是要去吕宋、去安南的,那里的土地更为富庶,产量更高,甚至于到那时候,有了经验的他们也能做开荒队长了——有体力,能干活,知道这些农活的诀窍,算学又好,懂得统筹规划的队长,在开荒时,一个月六千块或许都不是问题,而且,队长便算是买活军的吏目了,种田若能种出个官身来,那还有什么好求的呢?

大半年的时间,新泉县周围已是良田千顷,城镇中心也来了一帮人盖房子,说是新榕县的砖厂已经开起来了——那个地方有许多粘土,经过勘测,是适合烧砖、造蜂窝煤的,于是郑天龙、郑地虎几兄弟,就这样目瞪口呆地看着买活军在一年内拉起了十几个县府的盘子,从本土搬迁来了几十万人,从福建道内招募百姓,走着水泥路来鹭岛坐摆渡船,这摆渡船几万年也没这么繁忙过,永远都在对开,就没个停。

一路上便教导他们学拼音,学算学,学买活军的规矩,到了地头,分队、开荒、分田,还有开矿建厂,银钱水一样地花进去,但后果却是极为喜人的——今年这一熟过后,买活军便不必再运粮食过来了,预期鸡笼岛能达到粮食自给,甚至还有余量往别处销售。

而官府的支出,虽然从数字来说也能吓百姓们一跳,但和十八芝原本的预估比,却不知是节省了多少,从结果来说,买活军大约只付出了数百万吨的粮食和一些工具,便开发出了这样一座粮食产量稳定,且没有任何地缘压力的粮仓,他们从第二季稻谷开始,甚至就已经有粮税收入,来填补前期的投入了。

如果说天舟降世,是一种突破了眼界的震撼,那么郑地虎亲眼见证的鸡笼岛开发,便是另一种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迷惑了,他完全不晓得为何动员了这么大的人力,完成了这么多事情,但却只花了如此之少的代价——甚至连银两都没有动用,全靠买活军自己印发的钞票来流通,而又为什么没有人在这样拉大队式的开发中偷懒,百姓们为何能做到如此聪明听话……

这样的迷惑,促使着郑地虎再一次主动拿起了《政治与社会》,并且向陆大红提出了私人的请求:买活军把郑天龙手里的仙人手机收回去了,从那以后,十八芝就非常热衷编造借口,向买活军讨要仙人手机,尽管陆大红告诉过他们很多次,主要是充电有问题,但他们还是乐此不疲。

不过郑地虎现在不想要手机了,他想要一本能解释鸡笼岛现象的教材,又或者是一个能说明白其中道理的老师——如果这些都办不到的话,那么给他一支能远洋航行的船队也可以,郑地虎本人不挑的。

船队当然是没有的,买活军现在很缺船,更不可能把宝贵的船只派去进行这种冒险,短期内,船队的开拓目标顶多是按照买活军的大罗天星盘来绘画华夏近海远海的洋流风向图,和谢六姐手里的资料进行验证对应,更多情况下他们还是要运输,运人、运货,运各式各样的战略物资。

不过,买活军一向是鼓励治下的活死人学习的,于是郑地虎便得到了他想要的教师,一个叫做于康健的老师,因为《政治与社会》学得很好,业务也很出众,便被派到了鸡笼岛来,统筹岛内的学校建设,顺便抽空做郑地虎的政治老师,为他讲解鸡笼岛现象背后的道理。

“如果完全按书中的道理来的话,那么,买活军境内现在的确没有官府。”

于老师便这样回答郑地虎,“也没有百姓——大王说得对,现在我们都不算是平民,当然也不是贵族,法理上来说,我们都是六姐的奴隶,都是她的活死人。”

郑地虎便顿时纳闷了,“为何呢?——我倒不是说六姐为何要奴役我们。”因为这一点的逻辑在郑地虎看来是没有疑问的,谢六姐既然有这样的身份,收一些奴隶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再说,谢六姐当然是全天下最好的奴隶主啦。

他只是不解,既然谢六姐给活死人们安排了奴隶的身份,为何又要让他们学习《政治与社会》,告诉所有人,奴隶社会是比封建社会还要落后的一种社会形式,这不是鼓励大家来推翻她的统治吗?

他便把自己的疑问表达了出来,“难道这里也藏着什么我不明白的道理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