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许宁已身兼数职,不仅负责数字化研发小组的工作,还承担着其他重要任务。
尽管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相同,但整个团队加上许宁和姚美玲也只有不到十人,却要承担起整个项目改进的计算任务,压力巨大。
“真是遗憾……”
姚美玲摇头说道,接着便离开回到了图书室。她明白,文章中缺少的射流缝截面形状和开缝位置等信息,受限于实验条件,难以获得。
犹豫了一会儿,姚美玲决定不再将杂志放回书架,而是借走它,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姚美玲从杜亦熵那里听说,许宁放弃了向顶级期刊《ProgressinAerospaceSciences》投稿的机会。
如果换作以前,她可能只是简单记录下论文的核心观点,等到见导师时顺便提一句。
“好吧……”她轻声回应着自己。
此时,她的脑海里不自觉地浮现出一个近期频繁出现的名字。但她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待这件事的态度已经悄然改变。
“不可能每个人都像他那样,对论文如此不上心吧……”姚美玲暗自嘀咕,随即摇摇头,试图将纷乱的思绪拉回现实,专心致志地盯着眼前的杂志。
“解决压气机内部流动问题,通常采用雷诺平均N-S方程,但对于叶轮机械来说,应该使用旋转坐标系……”
她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思考着实验数据的不足之处:数据零散,实验条件范围狭窄,缺乏对射流场特性影响的系统研究,更不用说深入的流场模拟与理论分析了。
杜亦熵课题组的实验资金一向紧张,没有特定课题的支持,很难开展这样高规格的实验验证。
然而,姚美玲迅速制定了仿真的初步方案,并根据自己的设想开始了电脑上的网格划分、模型选择和边界条件设定。然而,进展到这里就停滞不前了。
经过大约半小时的深读,她终于理解了这篇看似高深的文章为何会被轻易发表——它的问题在于过于简化,忽略了实验条件的广泛性和系统性;
特别是在射流缝对压气机性能影响的研究上显得尤为不足。
叶轮机械中的边界条件是CFD(计算流体动力学)中最复杂的挑战之一,因为边界层的假设在很多情况下并不适用,需要将所有方程作为一个耦合系统来求解。
此外,叶轮机械的流动特性涉及众多参数,如马赫数、转速、进气角度等,每一个都对结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姚美玲在此基础上,创新地引入了一种未曾尝试的射流缝技术,这不仅增加了内部流场的变量,也让整个模拟过程变得更加复杂。
尽管如此,她依然充满了信心,准备迎接这个挑战。
随着计算模拟的深入,姚美玲渐渐发现,她最初在纸上草拟的方案,在实际操作中几乎行不通。
她用最基础的实验模型做了一次模拟,结果发现达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远超预期。
同样的难题,林欧华的团队也曾遭遇,但最终由许宁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