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作家问:“你是哪个国家的?从事什么工作?”
“我是老早贩奴时候老黑奴的后代。您看过《汤姆叔叔的小屋》吗?我是教中文的。”说完黑白分明地笑起来。
毕梅说:“你就别卖弄了,我爸爸是著名作家著名撰稿人。”这显然有讨好父亲的意味。
“太害了。那我这次可得要向爸爸好好学习中文写作。”
“你教中文?那毕梅在米国什么?”梅妈妈感到不可思议。
“她在米国当教授,搞稀土研究的。她也教中文,教我们两个深颜色的人。”女婿想幽默起来,但气氛还是死水一潭。
“外公,外婆。那是什么地方?”小男孩指着窗外的笔峰塔问。
外婆有些和蔼地回答:“那是笔峰塔,在南屏上的顶上,那儿是国家森林公园。”
“外婆能带我们去看看吗?米国没有这样的塔。”
“这座塔比米国的岁数还大,他们哪里会有?”外公搭了腔。
这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了。毕梅忍不住问:
“爸爸妈妈,我们晚上吃什么?”
“饭菜都是现成的。都在冰箱里,你们打开看看,想吃什么叫你爸爸弄。我马上还要到瑜伽馆去,老师们只有放学之后,才有时间来练。”
“我们跟你一道去看看吧。”毕梅说。
“你们都累了,我很快就回来。我有助理的,安排好就回来。”
那个深颜色的女婿很能干,他帮着老毕烧饭炒菜,忙得不亦乐乎。这多少改变了老毕对他的印象。吃晚饭的时候,林一林也来了,显然是梅尤美邀请的。
老毕介绍道:“这是我小学的同学,也是作家,还是教育家。就叫他林叔叔吧。”
“我也叫他林叔叔吗?”小男孩好奇地说。
毕梅说:“我们叫林叔叔,你就应该叫他林爷爷。”
林一林拿出了带来的长城牌红葡萄酒。
“入乡随俗,我们就喝自己的红酒。”
“长城,真厉害。我们一定要去看看,不到长城非好汉。”女婿的话比较多,有点像快嘴婆,可能是想抓紧时间留下好一点的印象吧。
喝了第一口红酒,他又赞美起来:“味道好极了。中国红酒特别爽口。大大的好!”
毕悟水的脸一下子阴沉下来。毕梅赶紧出来打圆场:
“在中国,不准讲大大的好,那是岛国鸟语,绝对不要说。到南京去过之后,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很抱歉,对不起。我以为这是中国话。我自罚一杯。”深颜色的女婿站起身,把一杯红酒喝干了。大家眼睛互相看看,都没有吱声。
“外公外婆,山上的那个塔有灯,亮堂堂的。”小男孩又爬上沙发,看着窗外。
外婆把他抱下来:“乖,好好吃饭。你不能喝酒,就喝娃哈哈吧。”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娃哈哈啊娃哈哈,我们的脸上笑开颜。”那个小男孩会唱中国儿歌,而且此时唱得恰到好处。
“国运昌,人心齐。最近农夫山泉和娃哈哈的表现叫人深思啊。”毕梅感叹道。
“中国有句俗话叫出水才见两腿泥。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也是盖棺定论。卖国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毕作家说。
毕梅很聪明,她起身说:“爸爸妈妈林叔叔,我们虽然身在国外,但心是在中国的。不信你们可以问汤姆和小南屏。我们敬你们。”她指着两位深颜色的男人。
这时候三位退休老同志才知道他们的名字。特别是听到小男孩叫南屏,心里温暖起来。
三个青少年站着向三位前辈敬酒。
“外婆,您晚饭后能带我去南屏山上看灯塔吗?”小男孩知道外婆比外公亲近。他有点怕一直特别严肃的外公。
“好啊。我可以带你们去散步。山上可美了。”
毕作家说:“在小城,你们只能晚上出去,白天尽量不要出门。”
“外公,这是为什么呢?”
老毕看看小男孩,微笑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