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小说网

书朋小说网>追寻古筝谱 > 第1章(第1页)

第1章(第1页)

在我国漫漫历史长河中有很多的传说,如黄帝大战蚩尤、神农尝百草、姜太公钓鱼、周穆王西行等等。传说跟神话还不太一样,传说是神话演变而来具有一定历史性的故事,在文字尚未发明的时代,人们要对历史做纪录只能利用口耳相传的方式,此即为传说的由来。在这些传说中,周穆王西行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个。

周穆王是西周第五位君王,在位五十五年,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还传说活了一百零五岁。据《穆天子传》记载,穆王十七年,周穆王以造父为车夫(可别小看穆王的这个首席马车夫,他的祖先可一直追溯到黄帝的孙子颛顼的孙女——女修,她是嬴姓族人的老祖母,秦国君主和赵国君主共同的祖先),以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八匹骏马为御驾,西征遨游极西之地,周穆王穿天山登昆仑,见到了西王母,在瑶池受到了盛情款待,举觞歌诗,流连忘返,来回行程三万五千里,历时五百四十三天

周穆王西行的这段故事,在《穆天子传》和《竹书纪年》中都有记载的,按理说既然有史书记载,那就应该是真的,但一来周穆王西行的事过于离奇,二来这两本书的真伪也有待商榷,很多人认为这两本书是后人杜撰的,不是当时所写的古书,所以周穆王西行这事就一直没有定论。

但现在看到吴教授递给我的这张照片时,我觉得周穆王西行应该是确有其事了。照片上应该是一尊青铜器,上面有一行古字,写的是:訾侯随天子西行,至西王母山,遂见王母,幸得黄帝之术。吴教授说这行字是刻在一尊三足青铜圆鼎上的铭文,这圆鼎是他在一处西周古墓发现的。最近吴教授一直在参与河洛古国遗址的挖掘工作,该遗址位于河南省河洛区域,河洛古国遗址建筑规模宏大,城池布局严谨有序,其所表现的社会发展模式和承载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古国时代的王都气象,因此专家认定该遗址应为黄帝时代的都邑。

吴教授和考古队在进行遗址挖掘时,在遗址边缘发现了这处西周古墓,只是古墓应该被盗过,里面的陪葬品都被洗劫一空,只剩下一尊破碎不堪且锈迹斑斑的三足青铜圆鼎,鼎上刻有铭文,但大部分都已损毁和模糊不清,只有这几个字还清晰一些。根据铭文上的这几个字分析,墓主人是一位封号为訾侯的侯爷,这位侯爷应该深受周天子器重,所以才能跟随天子西行,而这位天子,应该就是周穆王了。

吴教授看了看我说:“一尘,你看上面这句话的重点在哪?”我又看了一遍那照片,那句话应该包含两个信息,一是訾侯曾跟随周天子西行,还有就是周天子或訾侯得到了黄帝之术,只是这黄帝之术是指的什么就不得而知了。我对吴教授道:“老师,这上面说的黄帝之术,到底是指什么?”吴教授反问道:“你对中医了解多少?”我愣了一下,对古文我是比较了解的,但对中医还真不怎么了解,吴教授看我愣住了,就笑了笑,讲了下中医的历史。

一般认为中医是从春秋战国才有的,其实并不是,中医从三皇五帝时就已有了,古时的中医水平,也远比现在高的多,现在的中医之所以让人感觉不如西医,那是因为西医靠研究,中医靠传承,在我们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医的传承断了太多。在上古时期有三位大医,一个是岐伯,第二个是俞跗、还有就是雷公,上古大医不仅要精通医学,还要掌握其他四门学问:山学、命学、相学、卜学,合称玄学五术,只有真正掌握了此五门学术,才能称得上大医,岐伯、俞跗、雷公就是真正的大医。岐伯与黄帝合著了《黄帝内经》,俞跗与黄帝合著了《黄帝外经》,黄帝、岐伯、雷公三人合著了《阴阳方典》。目前流传下来的《黄帝内经》是后人杜撰的,原版的《黄帝内经》应是包含医学和山学,《黄帝外经》则包含了命学、相学、卜学,《阴阳方典》乃是经方之祖,不仅包含了各类经方,而且还对药理药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三本医书可以说是中医的起源,是包含了山学、命学、相学、卜学、医学等玄学五术的真正医学圣典。

吴教授讲到这,我打断道:“老师,您是说铭文上说的幸得黄帝之术是指的这三本医书?”吴教授点点头:“我猜应该是的,自古以来哪个皇帝不想长命百岁、寿命齐天?周穆王自然也不例外,那三本医书所记载的医书,虽说不能让人长生不老,但延年益寿还是没问题的。再说他辛辛苦苦不远万里的西行,难道真的只是想游玩?应该不是,所以他西行的目的就是为了那三本医书,只是他是如何得知那些医书是在那个西域国度的,咱们就不得而知了。”

我点了点头,觉得吴教授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据史料记载,周穆王登即位时已经五十岁,在位五十五年,也就是说周穆王活了一百零五岁,这绝对是一个高寿的年龄了,这估计是跟那几本医书有关。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就问道:“老师,这么说来,周穆王难道是真的见到王母娘娘了?”吴教授哈哈一笑:“他见到的肯定不是王母娘娘,铭文记载的穆王得见王母,应该是那个国家叫王母国,或是那个国度的女王叫王母,这个王母绝对不是传说的西天王母娘娘。”

吴教授说完,就又递给我一张照片,看到这张照片我吃了一惊,因为这张照片拍的是一个甲骨,上面有几个文字,而这些文字我以前见过。我对吴教授说:“老师,这片甲骨是在哪发现的?”吴教授说是在河洛古国遗址,说完又叹了一口气道:“一尘,看来之前你是对的,这些文字不是文腾甲骨文,而是八穗书。”

两年前,我跟着吴教授参加宁夏姚河塬商周遗址考古工作,遗址是在宁夏东南部,属于固原市彭阳县,遗址规模非常大,年代跨度应该是从商晚期延续到西周后期,从遗址里出土了很多的陶片、青铜车马器、鼎、觯残件等,其中有几片兽骨非常特别,上面刻着一些类似文字的东西,但跟之前出土的甲骨文、金文又不一样,明显复杂很多,上面刻的文案像文字又像图画,非常精美,每个字都像是以动物和植物的形态组成。

吴教授看我看的很认真仔细,就问我认不认识,我告诉他这可能是八穗书,但当时在场的考古学家都认为应该是文腾甲骨文,一是谁都没见过真的八穗书什么样,那只是传说,二是即使是有,那也早在殷商前期就失传了,不可能出现在商周时期,只有一个胖胖的年纪较大的专家说也有可能是八穗书,待回去研究研究再定。还没等我再说什么,就有人过来把那片骨片拿走做保护了。

等遗址挖掘完毕后,国家组织了专家对文物进行鉴定,吴教授提议让我也跟着参加,但被科考队和文物局领导拒绝了。当时经过专家鉴定,那些骨片的年代应该是西周早期,同时也认为那些骨片上的文字应该是文腾甲骨文。后来吴教授也找我聊过一次,问我对那骨片的看法,我说我不太赞同那是甲骨文的结论,虽然文腾甲骨文属于比较早期的甲骨文,也是以类似图画的笔画书写,但跟出土的那片骨文相比,还是有差别的,一是没有那骨片上的文字那么复杂精美,二是没有那么明显的动植物特征,我还是认为那是八穗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