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高兴的样子,仿佛发现文物沉积地的是她一样。
四点十分,研究船穿过隘口赶到江口东岸水域。
包括杨小波在内的几名潜水员,立刻带着采泥器等设备,顺着潜水梯一个个下到水中。
他们这次的水下作业,目的不是为了探测埋藏在河床下的文物,而是为了取样完成等比例水流实验。
只是取样的数量,有些多。
淤泥一百五十公斤、沙子一百五十公斤,就连随处可见的鹅卵石,都需要收集两百公斤左右。
采泥器的容量有限,想要凑齐这么多材料,并不是简单的事。
好在研究船上配备有绞盘,他们只要把样本收集装进袋子里,再由绞盘装置运送到甲板上即可。
而且湖水的采集,研究船上自带的抽水泵就能完成,采集两千公斤河水,连十分钟都用不上。
只是江口的水流速度太急,他们工作的区域距离航道并不算远,为了安全起见,每个人身上都布置了流钩,确保不会像上次一样,遭遇强水流。
半个小时后,杨小波把最后一袋淤泥绑在了绞绳上,只觉浑身冻得都有些麻木,连忙游上水面,踩着潜水梯回到甲板上。
“差不多够五百公斤了吧?”
刘志磊帮他摘下面罩,杨小波开口问的第一句话,仍旧是工作上的事情。
“足够了,赶紧喝点热水暖和一下。”
在队长的帮助下,他顺利脱掉了全身湿漉漉的潜水服,用毛巾擦了擦被打湿的头发。
这才感觉浑身都回暖了些。
明明天气预报说的是,今天的气温在18-24度左右,可他水下没待多久,就感觉进了冰箱一样,不得不加快速度。
不过看到堆放在甲板一角的众多样品袋,杨小波还是觉得成就感满满。
等明天专家、工程师傅们一到,就可以直接开工围堰了!
距离能亲手挖到沉银文物又近了一步!
“水温21摄氏度,流速每秒三点六米,PH值7。2,没想到下面的水流速这么快!怪不得上次会出危险!”
刘志磊接过便携式流速仪,查看起测量的数据,不由惊讶道。
“是啊,现在汛期还没结束,加上时不时下雨的原因,流速快一点很正常。”杨小波无奈摇了摇头,目光落在不远处的岸边。
那里有十多位穿着蓝马甲的工作人员,帐篷已经被全部撤走,周围也拉起了警戒线,跟他们刚来江口时相比,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
……
傍晚五点半,研究船返回了水文站。
经过工作艇的接驳,十几人终于把五百公斤的泥沙卵石运到了一楼露天大厅。
“叶哥!水槽买回来了!你看这尺寸怎么样?”
鲁海早早便看到了归来的研究船,跟着一起忙碌把物料运回来。
接着便如同献宝一般,亮出了从建材市场买回来的玻璃水槽。
叶知秋走上前,伸手在玻璃上敲了敲,觉得厚度还不错,长、宽、高都符合他心目中的预期。
当即点了点头,“还不错,花了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