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大昭的处境更难了,想到边关的哀鸿遍野、生灵涂炭,再看着眼前这些安静如鸡的大臣,萧文昭的后牙槽磨了又磨。
“圣上,臣以为,外族蛮夷常年以游牧为生,今年不过气候异常,冻死了大半的畜牧牲畜,无以为生才会突然进犯,抢些物资吃食过活。邈川城屯军三十万有余,外族蛮夷不过区区二十万,很大可能会止步邈川。”晋州刺史刘子豪能坐上这刺史的位置,是沾了祖辈的光,与很多世族子弟一样,首先考虑的可不是边关的百姓和国家安危,而是世族的利益和权力分配,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谁做这个皇位都没差别,外族蛮夷茹毛饮血,无伦无礼无教,根本不足为惧。
“刘大人此言差矣,外族来犯,残忍屠杀我大昭百姓无数,侵占我大昭领土,抢夺我大昭财物,难道就只眼睁睁的看着,让他烧抢完自己退走吗?”
“哦,那依李太尉的意思,是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了?”刘子豪看向站在大殿另一侧的太尉李峰,表情带着三分讥笑七分漫不经心。
意思很明显,现在这个内外的局面,朝中根本没有人可用,更没有兵可派,为了救百姓夺回边关城池就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别说大昭刚太平没几年,还有不少藩王郡侯虎视眈眈并不是真心臣服,稍有不慎,这刚稳定没几天的大昭能不能延续下去还是个问题。
在场的官员大臣都心知肚明,却都揣着明白装糊涂,开始东扯西拉,话题越跑越偏,为了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吵成一团。
***
朝堂上如何,萧清瑶不知道,而是在第一时间收集了相关的信息,又把燕赵叫到书房。
“没办法补充物资的前提下,庄子里的东西够我们这百十人支撑多久?”
燕赵低头想了想,”按平时的用度……七个月有余,稍微节省点,一年足矣。“
萧清瑶递给燕赵一张清单,吩咐道:”把六成的物资全部搬到西边的地库中,留下四成等份放在西边的各个偏房中,让所有人全部收拾移去西边,按照我清单上的东西准备。”
燕赵伸手接过,铁铲、铁杵、兽皮、竹筒、硝、油纸、锅、马匹、军犬……
燕赵看不明白,却听萧清瑶继续道:“离我们最近的驻军或者郡县官府,谁跟我们特别亲近?”
萧清瑶加重了‘我们’和‘特别’,燕赵听懂了,犹豫了一下,这才实话实说。
“前些时候入京去办姑娘交代的事,临走的时候,王爷将王府的两万护卫军交给属下,就驻扎在后山的山脚下。”
燕赵与萧清瑶一起生活了近六年,他这是第一次从她的脸上看到明显的诧异和意料之外,也是第一次感受到犹如实质的凝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燕赵双膝跪地,以头触地。
过了许久,也可能是一瞬间,书案后传来萧清瑶的声音:“东夷不会强攻邈川城,多半选择派先头部队涉险攀陵山探路,这条路离京城不过百里,沿途郡县乡镇也多,不管是直捣黄龙还是方便烧杀抢掠,陵山都是首选。”
“是,可如今大昭千疮百孔,恐怕圣上也为难。”
派重兵围剿蛮夷,怕各方势力趁乱搞事情,刚安定的天下再次陷入内乱,战火不断,民不聊生。
不派兵,百姓被外族侵略,大昭一样生灵涂炭,不得安宁。
“燕大人既然这么喜欢为圣上、为皇家分忧,不如此次行动部署就由你带队吧!”
燕赵却没敢接话。
“燕赵,还是赵燕?如果是赵燕的话,又是哪个赵?”
“属下兰陵赵氏。”
算得上是她本家萧氏的姻亲旁支,甚至说不定,她身上还掺了点赵氏的血脉,是不掺假的自己人。
萧清瑶盯着燕赵看了半晌,才继续道:“自己人,就更好办了,你去吧,按照我的清单准备,让驻守山下的王府护卫军统领来见我,再派人去盯着东夷大军的动向,随时来报。”
“是。”直到走出书房许久,燕赵才发现他背后有冷汗,被陵山的寒风一吹,心也跟着凉了半截。
而萧清瑶的后背也有冷汗,她不会行军打仗,更没有类似的经验,最多是管理百人团队做过不少项目,项目失败最大的代价是赚不到钱或是破产,而行军打仗虽然也是协调一些人做一件事,意义和结果却天差地别。
失败或稍有不慎,代价是生命。
她自己活了死了其实都无所谓,因为都是她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