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发酵的屋子里不是通了地龙吗?冬日的话,地龙热起来,屋子里就暖和了。”李复说道:“到了冬日,大家没多少活做,看看庄子里谁家肯上山砍柴,收些柴回来,也算是多给他们一个赚钱的门路了,往后再卖柴卖炭,用不着到长安城去了。”
庄子上,不管是变蛋作坊还是现在尝试酿造酱油的作坊,都需要大量的用到盐。
之前变蛋作坊用的盐,都是从外面买回来大量的粗盐,回来自家用石臼再捣一遍,再筛出来。
因为不是直接放到饭菜里,只是作为原材料腌制变蛋,所以,品质好坏,也就那样了。
但是酱油就不一样了。
酱油的原材料,需要用精细一些的盐。
因此,只是买回来那些大块的粗盐再捣碎,就达不到要求了。
大唐主要的盐也是因地制宜,靠海用海盐,内地的是井盐和池盐。
大唐如今有池盐十八处,汾州府蒲州池盐产量最大,主要供应了长安,汾州府盐池也被称为两池,也就是河东盐池。
这是国之大宝,河东盐池也有千古中条一池雪的说法。
初制的食盐当中有很多杂质。
多是从盐湖卤水池中捞出的自然结晶食盐,块状,发黄,又苦又涩,被叫做石盐。
这种盐,在没有去除杂质的制盐技术之前,也是人们能够利用的主要食盐资源。
市面上的“精盐”也是相当珍贵的。
在北魏时期,开始了引水晒盐,通过日光,风力等自然手段蒸发卤水,这是晒盐法在世界上最早的应用。
人的日常饮食是离不开盐的,大唐的军队中,以酱菜和醋布作为盐的替代品,在煮饭的时候,随之一起放进锅里调味。
李复尝过那种味道,反正他是吃不下去的。
家里厨房里的盐,也都是买回来之后,自家偷摸再进行二次加工,李复才会用的。
那也仅仅只是给他这个一家之主做饭的时候,才会用自家二次加工的精盐。
现在的大唐对盐是不收税的,只要地方上每年将一定数量的盐当成贡品,运送到长安即可,这种宽松的管理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对现在制盐技术的发展。
想起了盐的事情,李复倒是觉得,有可以施为的余地。
从春秋时期,官方就对食盐有管制,私自制盐是违法的。
但是私盐这种东西,却也是屡禁不止。
大唐朝廷对于盐利的支配权,主要集中在官府手上,而朝廷又对盐业施行专卖制度,因此,如今的盐商大都是官府的“私商”。因为规定盐为官府垄断经营,在各地设有盐课司,由都盐铁使、户部尚书等官领之。
由于官府对盐业的垄断,各地盐课收入往往占当地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从而成为一笔巨大的财富,所以,朝廷不收盐税。
但是,这当中的利益,却是肥了一大帮人。
如今大唐管盐的有两类人,但是这两类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背后全是世家。
毕竟这么大的利益,世家能不捏在手里?
所以说白了,世家对整个大唐的盐的控制力和支配力极强,他们从中能捞多少,皇帝也不清楚。
喜欢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