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小说网

书朋小说网>穿越大宋的已完结 > 五七八 文科不文 理科不理(第1页)

五七八 文科不文 理科不理(第1页)

王三把种世信写的关于扶桑情况的文书交给了王定六,王定六知道这个文书非常重要。因为自从种世信带领西军子弟东渡扶桑避难之后,从扶桑传回来的信息凤毛麟角,主要是飞回来的信给太少了,即便从扶桑飞回来的信鸽能够顺利到达中原,每只信鸽带来的消息也是有限的。现在王三回来了,起码从王三的口中知道了西军子弟在扶桑国还算平安,这个好消息需要尽快的送出去,让西军将士心安。另外就是种世信的公文,他王定六是没有资格看的,但是王定六相信,这里内容种师道是非常重视的。

王定六一面安排锦衣卫协助王三将从扶桑国带来的银子、苦力、粮食、硫磺、红铜等物资往延安府转运,一面发出信鸽通知给延安留守的锦衣卫,给华夏军官员保平安。随即安排好一切后,王定六骑乘他那三匹宝马良驹,直奔中兴府而去。

种师道没有在京兆府,而是在中兴府主持华夏国的第二届科举考试。这一届由于李侗的明德书院的加入让文科考试激烈了很多,向第一届科考那种施全、松本二郎那种只是能背诵默写一些粗浅的儒家文章就能得中的现象没有了。有不少文章在李侗和伊斯马尔看起来也是有模有样。理科科举得中还是大部分有格物、致知两大书院的学生。但是今年文科状元和理科状元都是有些出人意料。随着华夏军的发展大家也都认可理科的重要性了,第二届科举文科、理科各录取了150名进士,比起第一届来多录取了50人。未来随着华夏军地域的扩大,这个名额还会更多。

文科状元是一个叫张甲的,是原来亳州的知县。这个张甲原本是跟张择端同年的进士,张择端也想种师道推荐过此人。但是张甲在金人南下之事弃了亳州逃走(五二零前后几回),让种师道有些看他不起。

这个张甲拿着张择端给些的举荐信来到西北以后,听说这里在举办科考,张甲觉得还是先参加科考,如果科考不成在拿着推荐信找种师道求官。其实张甲的道德文章做得不怎么样,但是华夏国考试的内容与中原大不相同,考的都是治理地方的策论,张甲毕竟当过几年知县,治理地方还是有些心得,因此文章将做的花团锦簇,竟然当了状元。

理科状元则是一个中原人士名唤李隆字静忠的,这个人也不知道什么来历。这次理科考试出题还是朱夫人(朱道荣夫人,朱熹母亲)出题,种师道亲自把关的。要不是熟读了《物理集注》很难得到高分的。如今对《物理集注》研究最深入的便是致知、格物两个书院的学生,第一届理科进士全是出自这两个书院的。

种师道第一感觉就是这个李静忠是穿越过来的,如果是那样就太可怕了,松本佣给他的阴影太大了。他赶快命令时迁调查此人。时迁动用了锦衣卫各种手段,最终调查清楚这个人是前朝李诫大臣之子。

李诫自元祐七年起从事宫廷营造工作,历任将作监主簿、丞、少监等,官至将作监。监掌宫室、城郭、桥梁、舟车营缮事宜。在任期间曾先后主持五王邸、辟雍、尚书省、龙德宫、棣华宅、朱雀门、景龙门、九城殿、开封府廨、太庙、钦慈太后佛寺等十余项重大工程。

如今李诫已经去世多年了,但是李静忠没有收到朝廷的重用,只是给了一个将作监主事的芝麻绿豆的小官,他听说华夏国要举办科考,干脆辞官不做特意来到了中兴府备考。在中兴府备考的日子里,他就住在朱道荣的中兴图书馆内读书,这一点朱道荣能够作证。

时迁的调查让种师道放心了不少,但是为防止万一,他还是觉得单独召见一下李静忠。琼林宴后,种师道在原来的西夏王宫,现在的华夏王府召见了李静忠。为了不引人注目,他是同时召见了文科张甲。

种师道召见了张甲和李静忠,故意改了后世伟人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契丹可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种师道对二人道:“这孤王最近习得一阙词,二位卿家都是新科状元,可先鉴赏一番。”说罢就把这写着词的题跋递给了张甲和李静忠。

种师道仔细观看李静忠的表情的变化,他发现李静忠显然是脸上表现出一种惊恐的表情,这让种师道感觉李静忠不简单。如果他也是那个世界穿越过来的,很有可能见过这首词。

张甲读完这一阙词后,满脸敬佩,敬佩之中又有几分谄媚。张甲道:“殿下这阙词气吞山河,更胜您的大作《满江红》,真乃古今第一词也!学生佩服五体投地。”

面对张甲的谄媚和溜须,种师道毫不在意,他道:“张爱卿有这个见识也是难得,李爱卿有何体会。”

那里李静忠跪倒在地,道:“不知殿下这首词刊印与否?”

种师道看着李静忠,道:“还未刊发,这阙词二位卿家是第一批看到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