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地,卫国城邑,今河南省濮阳市新市区戚城一带。
仲孙蔑对晋军统帅荀罃提议道:“元帅,单纯对郑国用兵,郑国肯定死守,楚军肯定北上救郑,效果不佳。
蔑认为,对付郑国的关键是进行军事威慑。
蔑建议在虎牢筑城,列国诸侯分派军队驻守虎牢,将虎牢建设成为随时可向郑国发起进攻的军事堡垒,随时保持对郑国的威慑。
郑国在巨大压力下,应该会选择归降!”
读史到这里,不由对仲孙蔑在军事上的战略思考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
原先晋国对郑国的打击,总是动不动就召集列国诸侯组成联军,大家到齐了,再一二三向郑国发起进攻。
但列国诸侯都来自各地,那时的部队运输全靠两条腿,军队一动,军情就泄露了。
郑国一方面加强防备,另一方面向楚国求援,楚军立即北上,时间充裕得很。
更何况,来来回回,大家都累了。
如果在虎牢筑城,联军屯兵虎牢,随时可对郑国发起进攻,郑国欲想向楚国求援都来不及!
更何况,楚军北上需要时间。等楚军北上了,那联军又可以退回虎牢。
如果楚军撤退,联军又出动。楚军北上,联军退守……
如此折腾,哪怕是楚国有心救援郑国,也必将被联军拖成了疲惫之师。
荀罃大喜,立即命令列国诸侯修筑虎牢城。
此时,郑国国君郑襄公去世了,郑国最坚定的亲楚派核心人物走了,郑国国内掌权派早已被来自晋国接连不断的军事打击给压得喘不过气来。
此时见联军在虎牢筑城,知道联军是决心非拿下郑国不可了,再靠楚国老大哥及时来救那是理想主义了,无奈向联军投降。
郑国,终于归顺了晋国,又回到了中原列国诸侯联盟大家庭。
鲁国,成了促成郑国归顺的重要功臣!
当然,这个功劳要算在仲孙蔑头上。
威压郑国归顺是晋国对付楚国的其中一环,这一环,消除了楚军北上隐患。
而且,晋国还有大杀招,那便是吴国。
吴国是一个姬姓诸侯,相传是周文王的伯父太伯自创的一个国家,也叫勾吴国。
当然,也有的史料记载什么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等乱七八糟的国名,据说其实都是吴国。
吴国大约位于今江苏、安徽两高官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一直以来默默无闻,被视为东夷小国。
自大周王朝建立以来,整整过了十九代,直到吴国寿梦时期,吴国才开始在春秋江湖亮相。
吴国原本是楚国的属国,吴国这样小不点的淮夷部落国家,楚国手里多了去了,所以一直以来对吴国不重视,还不断打压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