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升公开的关于奉天工业化的详细报道和清晰的照片遍布各大媒体,甚至引起了列强的关注和动摇。
无数青年志士看到那些工厂的图片和新颖的奉军武器装备后,被这种充满工业美学的文明感所激励,他们决心前往奉天,为国家的崛起而奋斗。
近期,许多人纷纷捐赠物资到奉天,包括棉被、金钱、粮食等,以及激励的信件。
显然,奉天的胜利已经唤醒了许多国人的热情,奉军被视为唯一成功抗击列强的军队,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和尊敬。
“对不起,请让一让。”
火车刚刚靠站,一位身着白色针织长裙、长发披肩的女子出现在站台上。
她眼中透出急切的光芒,似乎在寻找某人。
从津城开往奉天的列车上,纷纷下来许多旅客,尤其是兴奋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
他们都是受奉天大学首届毕业典礼的吸引而来。
“光耀……”女孩儿柔声呼唤,她比对着手中的黑白照片,回忆起在津城与他的相遇、相识、相爱的美好时光。
她的目光在车厢间穿梭,终于在第6节车厢处找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他们的相识源于一张报纸——就是因为女孩在《奉天日报》上发表的诗歌,让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留着短发、身穿中山装的王光耀带着一丝青春的阳光气息终于抵达奉天。
他带有一种少年老成的气质,随身携带的皮箱里装着些许军事理论书籍和女孩的诗集,行李简单而实用。
“白月……”
两人一见面,王光耀便忍不住紧紧抱住女孩。
自从一年前在津城告别后,尽管他们通过书信保持联系,但相见的欣喜难以言表。
王光耀在津城边工作边学习,立志有朝一日为国建功。
“我当初让你早点来奉天,你还不听,现在还是来了。走吧,跟我回家,我爸妈都很想见见你。”
吴白月笑着说,她出生于一个教育世家,父母都是锦地城的教师。
现在她在锦地职业技术院校任教,其父母虽然不是很严格,但对王光耀的文章赞赏有加,甚至鼓励他参军。
王光耀的脸上泛起了温暖的红潮,而吴白月则忍不住露出了愉快的笑容。
“害怕了吗?我记得有人曾说要成为将军,参军后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呢!”吴白月笑着挑衅。
王光耀摇头微笑,“怎么可能,我只是担心是否能及时赶到奉天军校的毕业典礼。”
“放心好了,从锦地到奉天的路程很快,现在火车几乎每二十分钟就有一班。”
一离开火车站,王光耀就被锦地的繁华和活力深深吸引。
火车站外的宽敞柏油马路上车水马龙,即便是津城这样的大都市也无法比拟。
他环顾四周,心中充满了敬畏和向往。
奉军不仅击溃了日军,奉天的现代化建设更让他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王光耀下定决心要留在这里,希望能进入奉天陆军学院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