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小说网

书朋小说网>古代历史名人有谁 > 第47章 范承谟 铁骨铮铮忠烈之魂(第1页)

第47章 范承谟 铁骨铮铮忠烈之魂(第1页)

一、早期事迹

范承谟是大学士范文程的次子,出生于1624年,成长于一个显赫的家庭之中。范文程是清朝初年的重要政治家之一,为满洲人入关以及清朝政权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样的家庭背景为范承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资源。

1651年,即顺治八年,年仅十七岁的范承谟被选为侍卫。这一职位不仅代表着对个人才能的认可,也反映了其家族在朝中的影响力。成为侍卫使范承谟有机会接近皇室,为他后来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

次年,即顺治九年(1652年),范承谟参加了科举考试并成功地考中了进士。进士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标志着范承谟在学术上的杰出成就。考中进士后,他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这是一种专门挑选有才华的年轻人进行特别培养的制度,目的是为国家储备未来的高级官员。

成为庶吉士后不久,范承谟被授予弘文院编修的职位。弘文院是清朝重要的文化机构之一,主要负责编纂书籍、整理文献等工作。在这个职位上,范承谟不仅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历史文献,还有机会参与国家政策的讨论,这对于他后来的政治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范承谟凭借自己的才干和努力不断升迁。顺治十二年(1655年),他被任命为秘书院侍读学士。秘书院是清朝重要的政务机构之一,主要负责起草诏书、处理机密文件等事务。

二、巡抚浙江

范承谟在1668年(康熙七年)担任浙江巡抚时,正值清朝建国初期,社会经济亟待恢复。当时,浙东地区如宁波、金华等地荒地众多,百姓生活艰难。在这种背景下,范承谟上任后立刻着手解决民生问题。

浙闽总督赵廷臣曾向朝廷建议免除赋税,以缓解当地百姓的压力。为了核实情况,康熙帝下令范承谟前往实地考察。范承谟深入基层,仔细勘查荒地状况,发现情况确实严峻。于是,他上书朝廷,请求免除荒田及受水灾影响的土地赋税,涉及土地面积达到三十一万五千五百多亩。这一举措对于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土地复耕具有重要意义。

1669年(康熙八年),杭州、嘉兴、湖州、绍兴等地遭遇水灾,粮食短缺导致饥荒。范承谟果断采取措施,动用布政使库银八万两,前往湖广地区购买粮食,以稳定粮价,救助受灾民众。他还提议将漕运的粮食改为按银两折算,每石折合白银一两,并在麦子成熟后补充征收白粮,以三年为期。对于受灾严重的地区,则给予额外的税收减免。康熙帝对此表示赞同,并批准了他的提议。

1671年(康熙十年),范承谟因健康原因请求辞职,返回京城。然而,浙闽总督刘兆麒、浙江提督塞白理以及多位官员联名上书,称浙江百姓恳请范承谟留任。他们强调范承谟在任三年间,爱民如子,严惩贪污腐败,大力整治弊政,深受民众爱戴。鉴于此,康熙帝决定让范承谟继续担任浙江巡抚。

1672年(康熙十一年),范承谟再次上疏,提出一系列改善民生的建议。他指出湖州、嘉兴两府的白粮加耗标准不一,请求统一规定为每石四斗五升;同时,请求免除温州、台州两卫在康熙九年以前未交的赋税以及石门、平阳两地未足额缴纳的轻赍月粮。这些提议得到了康熙帝的认可,并交由户部讨论实施。

三、遭到囚禁

1673年(康熙十二年),范承谟被提拔为福建总督,并兼任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面对这一重要职务,范承谟最初上表推辞,但未获批准,于是请求入京觐见。同年七月,范承谟抵达京师,并入宫面圣。当时他身体抱恙,康熙帝特别命令御医为他诊治,并赐予药物。病情好转后,范承谟前往福建赴任,并将总督府的驻地从漳州迁到了福州。

同年,三藩之乱爆发,吴三桂在西南起兵叛乱。范承谟敏锐地察觉到靖南王耿精忠也有反叛之心。为了应对可能的危机,范承谟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要裁减军队,并计划亲自巡视沿海地区,调集兵马加强防御。然而,在范承谟的计划还未付诸行动之前,耿精忠便已公开叛变。

耿精忠假借海盗入侵的名义,邀请范承谟前来商议对策。与此同时,福建巡抚刘秉政也依附耿精忠,催促范承谟尽快前往。范承谟意识到形势不对,但仍孤身一人前往耿精忠处,拒绝携带侍从护卫。面对耿精忠的党羽拔刀相向,范承谟毫不畏惧,挺身而出,大声斥责耿精忠的叛逆行为。

耿精忠深知范承谟在福建百姓中的崇高威望,担心贸然杀害他可能会激起民愤,于是选择将范承谟囚禁在一个土室里,并给他戴上刑具。范承谟在被囚期间进行了绝食抗议,坚持了八天(也有说法是十天),但并未因此丧命。

耿精忠随后派遣刘秉政前来劝降。刘秉政来到范承谟面前,一边前进一边作揖,试图缓和气氛。范承谟命令身边的人将他从床上扶起,然后用力将刘秉政踢倒在地,并大声呵斥道:“你们这些叛贼应当受到朝廷的严惩,我今天就让你见识一下朝廷的力量!”这一举动展示了范承谟坚定的立场和对国家的忠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四、遇害

1676年(康熙十五年)九月,随着清军攻克仙霞关,耿精忠的势力日渐势微。面对即将到来的失败,耿精忠开始考虑投降,并寻找各种借口以图免死。然而,耿精忠深知范承谟如果生还,将会揭露他的种种罪行。因此,耿精忠决定采取极端手段,企图消灭这个见证自己叛逆行为的关键人物。

十六日,耿精忠命令手下逼迫范承谟自尽。范承谟临危不惧,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保持自己的尊严。他穿戴整齐,戴上康熙帝御赐的冠帽,整理好衣袍,面向京城方向连续九次叩首,表达对朝廷的忠诚与敬意。完成这一仪式后,范承谟从容不迫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范承谟的幕僚嵇永仁、王龙光、沈天成、从弟范承谱等五十三人也一同遇难。叛军残忍地将范承谟的遗体焚烧,并将其遗骸抛弃在野外。然而,正义的力量并未就此消逝。泰宁人许鼎在深夜悄悄地搜集了范承谟的遗骸,并将其秘密藏匿起来,以免遭受进一步的侮辱。

1677年(康熙十六年),许鼎将范承谟的遗骸送往京城。康熙帝闻讯后,命内大臣侍卫隆重迎接,并追赠范承谟为兵部尚书、太子少保,赐予“忠贞”的谥号。此外,康熙帝还亲自撰写碑文,赠予范承谟的家属,以此表彰他的忠诚与英勇。

1680年(康熙十九年),随着耿精忠被处决,范承谟的儿子范时崇割取耿精忠的肉来祭奠父亲,以示对叛徒的惩罚。这一行为不仅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也是对耿精忠背叛行为的谴责。

不久之后,福建的百姓们自发请求为范承谟建立祠堂,以纪念这位忠诚不渝的大臣。康熙帝深受感动,亲自为祠堂题写了“忠贞炳日”四个大字,以此表彰范承谟的忠诚与勇敢。

结语

从十七岁被选为侍卫到成为秘书院学士,范承谟的早期职业生涯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他凭借着自身的才华与家族的背景,迅速在清朝的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这段经历不仅为他日后担任更重要的官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优秀官员所具备的品质与能力。

喜欢古代历史着名人物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