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小说网

书朋小说网>长安城外再逢君 > 第72章 入学(第1页)

第72章 入学(第1页)

李成器看向阿宛,回廊的羊角风灯下,阿宛整个人如玉琢一般幽微地发着莹润的光。她的脸庞沉静如水,幽深的眼眸中却闪动着一丝他从未见过的绝望与无奈。

他心中一惊,这个看起来乐观明快的女儿,由艾娜一手拉扯大的女儿,十六年来从未见过父亲,早就因此受过了太多委屈与奚落。此次父女相认,他与艾娜二人的悲剧,特别是知晓母亲为爱所困含恨死去的一生,却让她明白了这世间缘份的无奈与曲折,让她更怯于情爱,害怕那纠缠而无从抵抗的命运,宁可选择不要开始。

他心中酸楚,无奈地抚了抚她的头发,暗暗握住了拳头。

阿宛见李成器不再追问,松了一口气,又倒了一碗茶,撒娇道:“爹爹,我听说,李氏皇家之中,也有不少立志不嫁的女子,当年太平公主也曾抗婚入了道观,而你的姐妹中,如金仙,玉真两位公主,更是立下宏愿舍身入道,终身不嫁,圣上还特地为她们开府建了别院,可有此事?“

李成器点点头:“说来,这两位妹妹,也算苦尽甘来……当年武皇之时,她们一个正蹒跚学步,一个尚在襁褓之中,其母窦德妃遭武后宫人陷害,入宫后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当时我们全家被囚,先皇迫于武皇淫威,竟不敢声张此事,幸有一宫人自告奋勇入了冷宫照顾两位妹妹,才得以长大成人。几年前圣上登基时,翻遍后宫也寻不得德妃尸骨,只得做了衣冠冢,我带着两位妹妹祭拜时,见她们哀哀不绝,虽在绮年华貌,却早已是看破红尘的模样。日后传来出家为道的消息,也不足为奇了。“

阿宛好奇问道:“她们……是何模样?“

李成器叹气:“即是圣上嫡亲妹妹,品貌自是一等一的;那金仙妹妹温婉些,与世无争,玉真妹妹……圣上心疼这两个妹妹,颇为偏袒,玉真怕是渐渐有当年你姑母太平公主少时那风范,娇纵任性了些……”

阿宛撇撇嘴道:“所谓娇纵任性,不过是没按世俗礼法相夫教子罢了……若这样说起来,我可太想做这样娇纵任性的女子了!”

他微微一愣,复又哈哈大笑:“不错不错,我的阿宛,有这资格娇纵任性一下!”他又敛声道:”不管日后你愿不愿对一男子敞开心扉,嫁为人妇,爹爹我只愿你能一切顺遂,平安喜乐就好!“

这一日,即是国子监新生入院之日,照例在鸿胪寺办了一场祭孔典礼。因着这次新入的学子中,有一些来自西域、高丽、琉球甚至天竺、波斯等国的学子,圣上便特指了宋王李成器监礼,格外隆重。一番“十二和”的《大唐雅乐》之后,宋王领着国子学监与众生三拜孔子像,典礼方成。

李成器坐于堂上,望着下面众生发肤瞳孔皆不同色,衣着装束各异,言语中亦带着不同腔调,却不约而同在这泱泱大唐的国土之上,大殿之中俯首跪拜,心悦诚服,不禁心中万分感慨。大唐数百年基业,南征北伐,开疆拓土多年,可这刀枪剑戟之中夺来的疆土,占易守难,边防四镇每一块城砖上皆染有战士鲜血;唯有大唐国力日盛,兼收并蓄各国文化,以诗书礼乐这样的攻心之术,兵不刃血却让人趋之若骛,不战而胜,才是长治久安之策。

他清清嗓,朗声向着堂下宣道:“诸位学子中,有不远万里来我大唐者,甚庆之。即日起,衣粮自鸿胪寺供给。除国子学、太学等经史子集之外,律学、书学和算学以及天文地理,医术玄黄之学,若力有所逮,皆可涉猎!国子监所授,一视同仁!“

此言一出,座下各异域学子皆一脸惊喜,连连叩谢。

此时,又听李成器声音一沉:“大唐以仁者之心相待,望尔等亦如是!若心有不轨滋事背恩者,一律按《唐律疏议》论罪,亦一视同仁!”

此恩威并施之语,令座下人人叹服。一年轻的俊朗男子着琉球服饰,出列奏道:“臣素来景仰大唐文化之博大精深,此次随使团而来,沿途领略山川风物,百姓衣食有序,安居有方,更闻圣上愿对尔等外邦学子和光同尘,毫不藏私,此等胸襟气魄,臣阿倍仲麻吕愿一生追随大唐!“

李成器见此生虽非中原人士,却气宇轩昴,仪表堂堂,汉语更是流利不凡,不禁赞道:“好一个一生追随大唐!你既留恋唐风,吾便做主赐你汉名,如何?“

阿倍仲麻吕喜不自胜:”臣感恩不尽!“

李成器略一沉吟,笑道:”你自东海琉球而来,东为朝阳,’晁‘本义指同朝;琉球与大唐一衣带水,礼记所言曰:大夫衡视,愿你将故土与此处一视同仁,赐名为晁衡。“①

晁衡敛襟下跪,拜谢道:“臣晁衡谢宋王殿下赐名!“

典礼告毕,众生由纷纷监学领着,散去各间殿阁中参观安置。那些外邦学子们原都是各小国贵胄王储,入了国子监之后也须与中原子弟们一样,摒退侍从,简衣素室。李成器看着这些年轻人一脸兴奋与期待,不由微微感慨,这其中又不知将有多少风云人物将左右这大唐的时运。他想了想,伸手招了国子监祭酒诸将云大人,正色道:“这一期学子中,外邦之数犹重,本是圣上礼待四方之心;于我大唐本土子弟,更应该严加督学,诗书礼乐,皆不可堕中土之威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诸大人连连称是:“正是如此!学子中不少五姓七宗清流之后,家学渊博,不仅通礼书史记,于乐理、画道亦是精妙!臣自会择优而培,不叫一人枉于学政!”

李成器背手,望着那万里无云的晴空,只是不语。

诸大人见他并不表态,心中一急,又道:”不日便是重阳佳节,这期学子中有一少年吟出佳句,近日长安城中人人传诵……“

李成器终于回过身来,问道:“噢?是何佳句?“

诸大人这才放下心来,得意道:”想来宋王殿下您或是听过,还容臣再吟诵一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②

这诗李成器确是近日曾在一酒宴中听彩女吟唱过,以为是哪位历经风霜之士写成这质朴婉转又直抒胸意之句,没想到竟是刚入国子监的少年所作!

他忙问道:“是何人所作?”

“太原王氏之后,现齐国公外孙,王维。”

李成器大为动容,道:“听闻齐国公外孙,即王家十三郎,风姿郁美,妙年高洁,今日可在这学中?”

诸大人听到宋王如此夸赞自家推荐的学生,也是乐开了花:“此时王维观礼后正在藏书阁中,臣现下就唤人前来。“说着,让监学去把他带了过来。

此时的王维,正在藏书阁中满心欢喜地翻阅这琳琅满目的书简。崔家,王家固然是世代清流,但他这十几年中家世飘零,生于太原,迁居蒲州,丧父后居于洛阳,近年又为求学客居长安,家中所藏书卷屡屡落于中途,至今日才有这满目书香之所。

王维在书架间信步游走,见前方架上一本《春秋列国传》累累可见,便上前拾起一本,却不防书架后还有一人伸手握住了此书。他一惊,便缩回了手。书架后的人踏步转至跟前,却正是今日在殿上刚被宋王殿下赐名的晁衡。

——————————————

①阿倍仲麻吕(698年—770年),开元五年(717年)入唐,安倍氏。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因“慕中国之风”而不肯离去,于是改名晁衡,长留大唐。公元770年在长安辞世并埋葬于长安时年72岁。阿倍仲麻吕和唐朝着名诗人王维、李白、储光羲等都有过亲密交往。当他归国前夕,王维曾赠他送行诗《送秘书晁监还日该国》。

②明末唐汝询《唐诗解》:摩诘作此,时年十七,词义之美,虽《涉岵》不能加。史以孝友称维,不虚哉!

喜欢更在长安外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更在长安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