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小说网

书朋小说网>大明王朝的七张脸 > 11 杨荣 深谋远虑定天下(第1页)

11 杨荣 深谋远虑定天下(第1页)

杨荣,原名“杨道应”,字勉仁,大明王朝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时期文臣,官至内阁首辅,后世将杨荣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时人称其为“东杨”。

杨荣出身于福建建宁府的一户富贵之家,他从小就被家族寄予厚望精心培养,期望他将来能步入仕途光耀门楣。杨荣也不负家族厚望,在朱允炆称帝第二年的科举上,高中榜眼。整个建文帝时期,也仅仅只举办了这一次科举大考,虽然杨荣是科举榜眼,但当时开国勋贵以及开国勋贵第二代子嗣还大有人在,他们牢牢占据了朝廷的大多数重要官职。因此,杨荣在建文帝时期并没有引起重视,更没有得到重用。

杨荣怀才不遇自然就对建文一朝多有不满,等到朱棣取得靖难之役胜利,率兵进入应天城的时候,杨荣主动前去迎接表忠心。杨荣此举另朱棣十分受用,于是在他正式称帝后,立刻就对杨荣委以重任,将他升入内阁,留杨荣在自己身边当差办事。而杨荣也是那一届所有内阁大臣中最年轻的一位,时年只有三十二岁。自此之后,杨荣平步青云,一生都备受重视和重用。朱棣每次外出巡视或御驾亲征,必定都会把杨荣带在自己左右,并且还将皇帝玉玺交给杨荣保管,朝中大小事务都会经杨荣之手操办或是传达,他就相当于是朱棣的机要秘书。可以说,在整个永乐一朝,杨荣是所有文臣中,当之无愧最受朱棣信任的一人。

杨荣作为明朝大名鼎鼎的“三杨”其中之一,其实他早期和另外两人有很大的不同,另外两人从一开始就是铁杆的朱高炽太子党,而杨荣虽然在心里也偏向于支持朱高炽,但他从不刻意显露。这点也让朱棣十分满意。在朱棣第五次御驾亲征北伐蒙古的时候,杨荣依旧随行,然而这次朱棣却在班师回朝的途中生病,走到榆木川的时候就病逝了。朱棣驾崩时,其他人都慌了,只有杨荣依旧镇定,他一边命人保守朱棣的死讯不要外传,一边还让人正常的往朱棣龙撵内送一日三餐,同时杨荣命人将军中的锡器全部收缴上来融化后打造了一个圆筒,将朱棣一体放入进去后在进行密封,防止尸臭扩散引人发觉,最后杨荣又下令将打造锡筒的工匠杀死,防止消息外泄,可谓深谋远虑的平定天下。

而杨荣之所以这么谨慎的防止朱棣驾崩的消息走漏,是因为当时朱高煦、朱高燧二人还各自率领一支大军在左右两翼。而他们二人一直对朱高炽做太子十分不满,一直都有取而代之的心思。一旦让他们得知朱棣死讯,他们恐怕立刻就会拥兵自立,到时候国家恐将再次陷入内乱。做完这一切后,杨荣又说服了随军出征同样手握重兵的英国公张辅,得到他也支持朱高炽的承诺后,杨荣让张辅继续留在军中压阵,他自己则以最快的速度悄悄返回了京城,将朱棣驾崩的消息告诉了朱高炽。得到消息后,朱高炽边开始着手准备,等北伐大军归来,朱高炽命大军驻守在京郊不得进城,官员、将军们则可进城接受朝贺与封赏。

几十万大军进城势必扰民,因此朱高炽的这一做法也没有引起朱高煦、朱高燧二人的怀疑,等到他们仅仅带着几个贴身随从进城,朱高炽立马便派人控制住了他们两个,然后又派自己的亲信出城接管了兵权。至此,朱高炽这才对外公布朱棣驾崩的消息,得以顺利继位称帝。几个月后,朱高炽这个短命皇帝也早早驾崩,朱瞻基继位后,朱高煦举兵谋反,杨荣强烈建议朱瞻基御驾亲征,朱高煦的谋反很快得以被平息。不久后,朱瞻基去巡视边关,杨荣也跟随在侧。他们行到遵化一带的时候,听说北边有蒙古人犯境,朱瞻基和杨荣竟然亲自带着护驾的三千兵马前去迎敌,这一战不但大破敌军,还将敌军的部落首领生擒。吓得蒙古人将近二十年没敢再犯中原。

朱瞻基驾崩后,杨荣又与其他二杨作为辅政大臣,辅佐年仅九岁的明英宗朱祁镇治理国家。从永乐中期开始直到明英宗时期,二十多年来,杨荣就始终身兼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尚书、大学士等数个要职,每日间十分忙碌。最终积劳成疾,在回乡扫墓的途中病逝,他也是三杨中去世最早的,在三杨之中,杨荣的地位、威望是最高的,他的性格也是最强硬的。以至于后世很多人都在猜测,如果杨荣能够再多活十年,恐怕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土木堡之变。

因为只要杨荣还在世,大太监王振即便再受明英宗朱祁镇宠信,他也仅仅只是个太监总管,不可能逾位涉政,当然,历史没有假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