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小说网

书朋小说网>王国维一个人的书房 > 第五辑说话(第1页)

第五辑说话(第1页)

"o写推理小说是一种创作方式的尝试——就推理小说创作答《文化月刊》记者问【编者的话:2003年1月,在北京第八届图书订货会上,由长江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的“都市情感推理小说”丛书一经面世,便引起了出版业内人士的关注。人们普遍认为,在小说阅读越来越出现障碍的今天,这样一套带有推理性质且又标注“都市情感”的小说的推出,必定会使读者重新找回阅读小说的快感,引发读者对推理小说和相关的文学话题的广泛兴趣。为此,《文化月刊》记者陈桂龙采访了丛书作者之一——王子君(本丛书署名“王香人”)。王子君的长篇小说《白太阳》2000年由“布老虎”丛书推出。因小说尚未出版电视改编权即被买断;出版后,其繁体中文版又被闪电式收入《中国当代畅销小说》而引起很大反响。她在这套都市推理情感丛书的作品《我骗了谁》,通过一男两女的爱情关系,牵扯出一个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即假文凭现象。男主人公张巴黎利用一纸假的巴黎商学院硕士文凭和自己先天的聪明才智博取了在国内各方面事业的成功,也获得了两个女人的心。然而,正是这种三角恋爱关系最终导致了假身份的败露。一连串的偶然事件提示出一个深刻的问题:假文凭的现象并非我们日常生活中想象的那么简单,它关涉到一系列道德和人性问题。】记者:我们曾经报道过你和你的“布老虎”小说之一《白太阳》,那时你的名字是“王子君”。请问这中间有何机玄?

王:(笑)天机不可泄露。

记者:“王子君”已然成了品牌,还舍得换成“王香人”?

王:(笑)也许“香人”会成为更有影响的品牌呢?

记者:《白太阳》才出版一年多,你又拿出了《我骗了谁》,你认为自己是一个高产作家吗?

王:不是。相反,我太过懒散。

记者:但至少这是一种新的尝试。

王:是。我觉得这种尝试是很有意义的。遗憾的是,由于从约稿到出版,时间太过匆忙,小说深度受到了影响。不过这也提醒我,以后写“命题作文”要慎之又慎。

记者:小说的名字很吸引人啊。

王:也许吧。我原来的书名叫“理想身份”。

记者:好吧,我们现在言归正传,来谈谈推理小说。作为一家行业报的文艺记者,我已经很长时间不看小说了。主要是现在的小说不好读,就刊物上的小说,也包括出版的长篇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只适合看,而不适合读,说得具体些,就是故事性不强,我觉得这不符合中国读者欣赏小说的习惯。不知你们怎么看?

王:如今的小说不好读,原因是故事性不强,这个观点我很赞同。

我记得在刚开始写作时,听一位资深的小说家说过,写小说嘛,就是编故事。故事编得好,编得巧,读者就爱看。我一直以为自己不是个会编故事的人,所以一直不敢动笔写小说。

直到后来,有些想表达的东西散文实在容纳不下的时候,才开始了小说创作。当我完成了长篇小说《白太阳》的创作后,我对“写小说就是编故事”有了深刻的理解。

当然,读者的阅读习惯是依据他们自身的阅读兴趣和审美取向而定的。大体上一致的是,要读能让人读得下去的书,不一样的是,各人喜欢的内容不同。这些年都说没有好看的小说,应该是指没有公认的、让各层次读者都能接受的小说。

记者:你认为现在的小说不能引起大众共鸣的原因是什么?

王: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当是作者缺乏厚重的生活体验。

艺术源于生活,但必须高于生活。现在的作家大都浮在生活的表面,受金钱至上风气的影响,处处从利益着眼,忽略了作家最重要的本质,即社会责任感与道德感。作品中缺少对社会理想的思考与反省,缺乏一种理想精神与人格力量,而忽视了文学本身的道义。我想,再新鲜的写作技巧,再“好看”的故事,也不能让读者从阅读中获得高于生活的一种精神享受。

记者:当下,各家出版社、图书策划人陆续推出很多“戴冠”长篇小说丛书,如“新写实”“布老虎”“九头鸟”等。

你们这套丛书冠以“都市情感推理”,是不是希望在小说创作比较沉闷的状态下另辟蹊径,寻找一种迎合读者的途径呢?

王:作为文学品牌,都追求一种规模效应吧。凡是品牌,都有自己鲜明的题材倾向、创作风格与技术特征。都市题材、情感生活、推理方法,是“都市情感推理小说”丛书的总体风格。以“推理”亮相于中国图书市场,这对于中国的小说创作来说是首创。从这个角度看,确有独树一帜、另辟蹊径之意。

说到迎合读者,我想这不是丛书的本意。但怎么说呢,写作是要表达一种生活态度或人生价值观或别的种种,要引起共鸣与认同,就必须让人能将你的书读完、读懂。

记者:刚一看到“推理小说”,我感到既熟悉又很新鲜。

看到推理,我不能不联想到“侦探”,想到福尔摩斯、蒙面人、外星人。你为什么要选择推理小说,或者说,你过去都写过推理小说么?你是怎样定义推理小说的?

王:是的,我们太容易将“推理”二字与“侦探”“破案”之类字眼联系起来了。而想到这些,福尔摩斯是一道无法企及,更无人逾越的山峰。当初组稿老师红孩约稿时,我就很畏惧,认为自己是写不了推理小说的。红孩说,你连“布老虎”都写了,还怕这个。但我仍然没有信心,只是当时正好有段时间空档,心想未尝不可尝试。一时兴起,就有了这部小说。

往深里想,推理的过程不就是一个揭谜的过程么?而我们生活中,处处是解不开的结,破不了的谜。你能设置好一个结,一个谜底,再一层一层地解开它,整个过程就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推理、破案应该是一致的。标榜“情感推理”,只不过着眼于“破获”情感之谜罢了。

记者:从目前出版的这6本推理小说看,你们觉得在创作的过程以及出版后的反响,跟你们原来的初衷一样吗?哪些探索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有没有人说这不是推理小说?

王:就我个人而言,它只是我的一种创作方式的尝试而已。但就一些读者的反馈来看,它至少是很好看的,也就是说可读性强。我在这样一本书中,触及了一个社会痼疾问题与人性中的某些弱点,应该说这是成功的地方。但作为“推理”小说,其情节设置尚可更奇妙、惊巧、复杂化。也许有人会认为它不是推理小说,但我还没有听到。

记者:我印象中侦探小说、推理小说的题材一般都是法制题材,你们在创作之前是不是也考虑到这个问题?如果不涉及法制题材,能不能写好推理小说?就像这套小说,特别强调“都市情感”,对情感进行推理,本身就很有意思。这也是这套书吸引我的地方。但是,我在阅读后,发现你们仍然不可避免的涉及法制题材,可不可以说法制题材天生是侦探、推理小说的宠儿呢?

王:我刚才说过,生活中处处有结,情感生活也不乏谜团,解结、揭谜的过程就是推理的过程,所以推理小说的题材绝不会只局限于法制题材。应该说,法制题材在推理类小说中的运用有它得天独厚之处,因为法制本身就具有诸如矛盾集中、冲突激烈、复杂多样等特点。我在小说中将女主人公的身份定为政法记者,也是因为她利用这个身份了解男主人公身份的秘密才更为便捷。

记者:这套推理小说的推出,不必怀疑,它必然会增加读者对小说的亲和力。但从整体看,写得似乎还是匆忙了些,写得不够细腻,甚至推理的味道还不是很浓。我所关心的是,你们能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对推理小说创作多投入一些,中国毕竟十分缺少这类小说,在书店书架上陈列的侦探、推理小说大部分都是国外引进的。

王:你的感觉是对的,这套小说虽然具有亲和力,但因为写作时间的仓促,小说在思想深度上的开掘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影响。我希望以后有机会让小说更丰满一些。今后也可投入更多一些精力与时间进行此类小说的创作。作为中国第一批打出“推理”旗号的作家之一,我想我有责任将此类小说的写作坚持下去。

文学家:大自然的歌者

——在第二届俄罗斯太平洋文学节上的演讲女士们,先生们,作家朋友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