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小说网

书朋小说网>大步向前冲 > 二十二(第1页)

二十二(第1页)

何文向工地上请了几天假,回了一趟老家。这次回去原本不在何文的计划内,他和许小雨的回家计划定在年底,那工夫大地封冻,工地开不了工,还能赶上许愿放寒假。而此时此刻还没进十一月,正是工地热火朝天最后抢工的时候,请一天假要损失两百多块钱工钱。之所以改变了计划,一来是何文他弟把对象领回了老家。女方头一次上门,何文他爸的意思是家人都到齐,显得隆重热闹。二来是钱文秀诚恳地邀请何文回陈家村,看看村里的变化。钱文秀之前请何文他爸妈给何文打过一次邀请电话,后来又亲自打了一次,这次是第三次。老话说事不过三,钱文秀终究是省里下派的干部,在村里任第一书记,三次发出邀请,再不给面子就显得不识抬举了。许小雨说回去也好,正好看看孩子。看孩子,小的要看,大的也要照顾到。

何文从网上订了火车票,接近半夜十二点发车,第二天五点四十前后到站。出了站台,改坐一趟去往老家县城的小巴车,路经永陵镇时下车,再换乘路过陈家村的中巴车。

何文坐在一个靠窗的位置,一直望向窗外。一路上,何文看到很多蔬菜大棚。那些大棚有些是红砖砌的,有些是水泥石块砌的,它们一行一行连成了片,好大的一片,都横在几十年来甚至几百年来一直种着苞米的黑土地上。那里已经不种粮食了吗?何文在心里发问。车子再行使一段距离,路边的黑土地上便没有了大棚,却也没有烧得焦煳的苞米秸秆,有的是半米多高的荒草,一直荒芜到地平线上的远山。何文感到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他知道,那些原本肥沃的黑土地的使用权拥有者,多半应是和他一样,搬进了城。不管他们愿意或者不愿意继续当农民,为了摆脱生活的贫穷,为了下一代能够有一个比在农村更好的起跑线,他们都得离开土地。土地没有人打理,久了自然是要荒芜的。何文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问题,如果大家都像这样不种地了,大家吃什么?不过这个问题很快就不是问题了。何文为自己的杞人忧天冷笑了一声。自己不种地了,总还是有人在种。况其国家每年都进口国外的粮食,大不了以后多进口一些就是了。只要有钱,就不用担心饿肚子。现在该关心的问题是,怎么样才能够让自己有足够到不必为饿肚子而担心的钱。

车子驶过乡政府的时候,太阳已经跳起老高。远远的,何文望见东北方向乡区边缘盖起了二十几栋楼房,每栋楼高六层。何文上次回来的时候,那里还只是一片荒地,想不到才几年的时间,就盖起了这么多新楼。楼群北侧一块不小的土地也被平整过了,有两栋楼盖起了一半,看样子,用不了多久,那里也将盖起一大片楼房。那应该就是乡里前些年为了响应城镇化建设,张罗的“移民”工程吧。几年过去了,听说住进一期楼房的农民不多,几乎一栋楼只有七八户人家入住。何文望向那些楼房,阳光斜在楼房的玻璃窗上,晃得他睁不开眼。

村里变化确实很大。先说路,双向四车道的簇新的柏油路,路两侧用砂石、水泥重修了边沟,栽了手肘粗细的垂柳,进了村则垂柳换成景观榆。

再说村容,原本路边随处堆放的草垛、粪堆,甚至临街搭建的简易旱厕都没了,主街两侧东倒西歪的苞米秆篱笆、木柈障子和参差不齐的土墙、石墙、砖墙、瓦片墙都被统一规格的松木皮障子代替,景观树纵横交错延伸到每趟街的末端。的确像何文他爸说的那样,臭了陈家村十几年的鸡粪味没了,没得彻彻底底,瘦了的河水重新照见了底石和水草间追逐的鱼。

这天中午,钱文秀在她驻村的住处请何文吃饭。其实并不单单请了何文一个人,还有赵震和潘老二。赵震和潘老二两个人早何文一天回到陈家村。见了潘老二,何文悄悄问他,晋原城的事后来有没有警察找过他,潘老二说没有,害他白白担心了好几年。正说着话,屋里又一前一后进来两个二十多岁的女人。潘老二介绍说,戴眼镜的那个是赵震谈了一年多的女朋友,扎马尾辫的那个是他潘老二的老婆,已经领证小半年了。

菜很丰盛,比年三十晚上那顿饭还丰盛。爆炒蝲蛄、红烧瞎疙瘩鱼、松伞蘑炖三黄鸡、腌蕨菜炒野猪肉、白肉血肠炖酸菜、酱焖河蛤蟆、凉拌刺果棒,主食是山芹菜馅和榆黄蘑馅蒸饺。

“这蝲蛄可是我天蒙蒙亮就起来去小石头沟里抓的。”赵大壮说。

何文问:“我记着头些年后街那个李铁柱在小石头沟拿白灰药蝲蛄,不是把整条沟的蝲蛄都给药绝了吗?”

赵大壮说:“我听说了。不过这几年好歹缓过劲儿来了。”

钱文秀挨个碗里给夹了一只蝲蛄。“入乡随俗,我就不穷讲究了,大家伙儿也都别嫌我用的是自己的筷子给大家夹的。咱们边吃边说。”

又说:“大家伙儿也都看出来了,今儿咱们这桌子菜,食材都是就地取的。这些个菜大家说说,哪道菜单个拿出来不是硬菜?”

确实。何文心里话说,早先没留意过,陈家村这么个穷了几十上百年的穷乡僻壤,竟然盛产这么多上等食材。

钱文秀夹起一只蝲蛄拎在手里,说:“几个老弟小妹,你们都在外面城市里打拼有些年了,肯定也都知道在城里吃小龙虾有多贵,少说也得三四十块钱一斤。就这么个价,吃它的城里人还都乌泱乌泱的,生怕抢不着似的。那小龙虾能比咱这蝲蛄好吃吗?味儿差远了。”

潘老二说:“我在深圳夜市吃过一回就再不吃了,齁贵,还不好吃,跟咱这蝲蛄味儿差太多了。”说着,吃完一只,又夹了一只,给他媳妇也夹一只。

钱文秀说:“所以说,咱们陈家村既然能有野生的蝲蛄,为啥没人想着人工养殖呢?人家南方人养小龙虾都是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吨的养。咱没那么大的水域养,不过利用好现有的一些水塘,养几万十几万斤还是可以的。”

又说:“你们想啊,蝲蛄比小龙虾好吃,肉多壳少,就算跟小龙虾一样的价卖,一万斤蝲蛄就是三四十万块钱。要是养十万斤,就是三四百万块钱。”

又说:“再说这个河蛤蟆,城里人管它叫林蛙。一斤母河蛤蟆在城里能卖一百五到两百块钱,一斤河蛤蟆油两千到五六千甚至七八千块钱不等。

咱们陈家村四面都是山。这些年封山育林,山里植被恢复得好,野鸡、野兔、野猪都多了起来,最主要的是河蛤蟆的生存环境改善了。咱们村的水塘也多,河蛤蟆繁殖和过冬条件充足。要是村里能大量养殖河蛤蟆,还用愁没钱花吗?”

又说:“还有这个瞎疙瘩鱼。这鱼平时还得三四十块钱一斤,赶上冬天了能卖到七八十一斤。我调查过了,整个新宾县还真没几个地方有这种鱼。”

又说:“我来陈家村这是第三年了。作为下派的驻村第一书记,现在又是精准扶贫工作队的领队,我的任务是带领陈家村整村脱贫致富。陈家村穷了几十上百年了,不能再穷下去了。这三年我把村子周边的沟沟岔岔都走遍了,我也去了很多搞乡村旅游的地方考察,最后我总结出来,咱们这地方搞乡村旅游开发绝对能火。咱们整个新宾县还没有一个地方搞乡村旅游的。现在大部分人都有钱了,尤其是城里人住腻了城里,嫌城里的雾霾重,嫌城里的食材不绿色,时兴往乡下跑,体验农村生活。而咱们陈家村,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而且可以说是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多了不说,光是县城就是十几万人,有一半人一年来一次,一次一人消费一百块,那就是几百万的收入。”

钱文秀那天说了关于对陈家村未来发展的很多设想。那些设想说得人眼花缭乱,但也并非天马行空,是有现实基础的。她还特别提到了何文。

确切地说,也不只提到了何文,还提到了何文他爷他奶,提到了何文他爸妈。钱文秀说,她尤其佩服何文他爷他奶当年带头在村子周边砍秃了山上种树的睿智和最终把上百亩成材林木无偿捐献给国家的义举。那些粗壮的落叶松木若是换成钱,何止百万。她说当年何文他爷当陈家村的领头人时给村里办来了电,他爸虽未当过村书记,却在他的带领下给村里修了路,带头种人参、种木耳给村子积累了原始资本。如今,陈家村正处在整村脱贫致富的关键期,她找过何文他爸,希望他站出来出任村书记,不过何文他爸说自己老了,可以干些辅助活。而年轻一辈,她想到的能挑起这个重任的第一人选,就是何文。

“你当年在技校学过几年农业,三农的事你在行。我听你家我叔我婶说了,你在城里买了房,可我说句实话你别不爱听,你过得不一定就舒坦。

你的户口还在陈家村,你的两个儿子和你的父母都在这,你的根在这。我不强人所难,当然也没有强人所难的本事。但我希望你好好考虑考虑。”钱文秀说。

那天喝的是赵大壮自己酿的高粱小烧。这手艺是他服刑的时候,跟同监的一个狱友学来的。他把自家的几亩地都种了笨高粱,一千多斤高粱酒不出一个月就卖了八百斤。剩下两百多斤,赵大壮说啥也不卖了,一部分留着自己喝,一部分准备留到过年时候挨家挨户分了。用赵大壮的话说,当年在村里横行霸道,没少给大家添堵。在牢里待了这么多年,总算学会了做人。以前他和他爸对不住大家的,往后几十年慢慢还。

赵大壮还非常郑重地敬了何文两杯酒。一杯是对当年欺负何文致歉,一笑泯恩仇。何文一仰脖子先干了,说当年的事早不记得了。由这话,又牵扯出了何文当年在潘老二的怂恿下往赵大壮家的酱缸里扔大粪的事,以及半夜里在赵大壮家大门前挖坑填牛粪,害得赵大壮掉进坑里踩了满脚的稀牛粪。说完,大家哄笑。另一杯酒,赵大壮诚恳地希望何文能回到陈家村接任村书记,带领大家摘了贫困的帽子。

何文说,给他点时间考虑。

回市里一个多月以后,这天何文去找何寅喝酒,想就回老家带领村民脱贫的事听听何寅的意见。因为距离晚饭时间还有三四个小时,何寅开车载着何文驶去了城郊,然后是城郊的城郊,直到城郊隐约成一条模糊的地平线。

车子拐进了一大片大棚区。整个区域有三十几栋单体面积四五百平方米的钢架大棚,四围建了一米半高的木柈障子。车子进入园区时,何文瞥见正门上写着“健瑞有机生态农场”字样。在那里,何文算是长了见识。

在其中一栋种了草莓的大棚里,草莓刚开园,十几分钟时间里就先后有三波客人进棚采摘。看来人的穿着和见到土地的那股子兴奋劲儿,准是城里来的。这些人进种草莓的大棚里采摘草莓,进种蔬菜的大棚里采摘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三波人花了一千七百多块钱,拎着这些城市里几乎随处可见的果蔬心满意足地开车走了。何文觉得不可思议。一斤草莓一百块钱!这么贵也有人买。更想不通的是,竟然有人开车跑几十里路专门来买三十块钱一斤的黄瓜。城里人都钱多得疯了吧!让他觉得更不可思议的是,另外一栋大棚,里面被划分成了一百个小区域,已经有五十多个区域被混种上了黄瓜、辣椒、大葱、西红柿。每个区域都立着一块木牌,上面有不同的名字。何文看着那些木牌,就想起了坟前的墓碑,总感觉背后有阴风嗖嗖刮着。农场的老板说,那是他根据一款叫“QQ农场”的游戏获得的灵感,把土地分成小块,出租给城里人。何文问租这样一块地多少钱?

老板说三千块。听了农场老板的话,何文惊讶得下巴差点掉了,半天合不拢嘴。他在心里合计着,农民一亩地出租才两百块,农场老板转手出租给其他城里人,一平方米就是六百块。这土地经承包人这么一转手,价值竟然翻了将近两千倍!

由此,他又想到了老家的土地。许小雨有一次随口跟何文提到过,想回老家把租出去的地要回来自己种。她说她和何文两个人的地加在一起有六亩多,一年的租金才一千三百块钱,出租得太便宜了。凭何文早年的种地经验和当年在技校学来的农业知识,一亩水田正常收成不会低于六百斤大米,自家两亩四分水田,一年就是一千四百多斤大米。那可都是最好的东北大米。而城里超市的大米,最不好的也要两块四五毛钱一斤。一年下来,光是卖大米,少说也能卖三千四五百块钱。四亩旱田,种苞米少说也能卖上三四千块钱。如果冬季扣上大棚,种些白菜、萝卜、豆角,一冬天买菜的钱就省下来了。另外,和许小雨同在饭店打工的一个人说,她是去年才进城里的,家里的三亩地也是出租出去了,一年租金一千块钱,租期十年。这样算来,租地的价格比自己家的贵了一半还多。何文当时没在意,如今想来,今天的中国农村确实是有广阔的发展天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