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黄初五年,西域诸国如龟兹、鄯善、于阗等纷纷派使者至洛阳向曹丕表示臣服并献贡。
恢复了汉代强盛时期的统治之后,曹魏在西域地区的权威重新得以建立。
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大败西域联军、打通河西走廊的功臣——曹真!
然而对于曹真而言,他的使命远未结束。
曹真曾在伐吴失败后屡次上书曹丕,建议改变战略目标,从攻吴转向灭蜀。
但曹丕一直不以为然,并多次公开表示轻视蜀国,在洛阳朝堂与群臣议事时甚至曾说出“蜀不过是小国,名将只有关羽”
的话。
尽管如此,曹真认为来自蜀国的威胁其实比东吴更大。
当下难以消灭东吴并非实力问题,而只是时机未到。
他预见到,一旦北方和南方之间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东吴最终必将为曹魏所灭。
而且,东吴对曹魏的北伐犹如儿戏,每次虽声势浩大,实际成效甚微。
在曹真看来,为了真正对东吴形成压倒性的优势,首要之务即是灭蜀。
如果能一举覆灭蜀国,孤立无援的东吴自然难以长久抵挡,统一天下也将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曹真的战略远见非凡,可惜在大魏朝中响应者寥寥。
甚至像曹休、司马懿、满宠、陈群这样的重臣,都对伐蜀持不同看法。
在他们眼中,东吴如同一群不足挂齿的小人,再给几年时间定能攻克;至于伐蜀则是耗时费力之举,蜀道之难,难如登天。
若要进攻则必须一战定胜,反之若有闪失,可能陷入吴蜀夹击之中,即便是家底雄厚如曹魏也会因双线作战而资源告急。
在这种情势下,曹真的伐蜀计划只能被无限期推迟。
直至两年后,曹丕驾崩,曹叡继位,临终前指派曹休、曹真、司马懿、陈群四人为辅政大臣。
其后不久,曹真受封邵陵侯并坐镇长安,全面负责西线军务。
太和二年,在魏国朝堂因曹丕之死出现动荡之际,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发动北伐战争。
孟达叛变占据东三郡,蜀军逼近凉州。
而曹真得知此情后迅速任命郝昭为陈仓守将,成功扼守住这一咽喉之地。
很快,诸葛亮改变了战略部署,并下令让马谡率军占据街亭。
此时,曹真统领的总兵力连同各城守军只有六万多人,而东线的魏军还在路上。
一旦东线部队全部到达后展开攻击,恐怕凉州已大部分被诸葛亮收入囊中。
因此,面对这危急的局面,曹真做出了一个胆大的决策——即刻向凉州进军,与诸葛亮正面决战!
蜀军约有十万人,且士气高涨。
魏军却仅略超六万之数。
对曹真来说,这一仗无疑充满了巨大的挑战。
不日,曹真获悉诸葛亮已派马谡驻守街亭。
他迅速判断出,突破点正在马谡身上。
只要夺取街亭,蜀军便可能因补给线被截断而陷于困境。
毕竟在持续对抗方面,蜀军后勤能力远不及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