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野外生存
野外生存技巧在你遇到灾害事故时都是十分有用的,有意识的学习些野外生存技巧将会提高你在意外事故中生存的希望!
灾后野外生存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精神。当灾难降临时,如果只是一味浪费时间顾影自怜直至身心崩溃,那很容易。而且,鸵鸟政策、自暴自弃或者妄想一切只不过是场恶梦等等都是毫无益处的。抱有这种态度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只有积极行动起来方能拯救自己。
一位健康者、一个营养状况良好的人,只要有信心,从生理上讲就一定能承受相当大的灾难。甚至在伤病状况下,性情坚毅者也一定能胜利渡过难关、奇迹般地恢复。许多求生的案例表明,坚定、强烈的意志可以克服许多困难。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男子被困在沙漠里八天,没有食物,没有水,他也没有接受过任何生存技能的训练,所以他没有做对一件事,可是他想活下去。就是靠着这个坚定的意志和信念,他活了下来。?
当然,良好的训练和丰富的知识会带来自信。在面临求生境地之前,你必须拥有这些。良好的身体状况对于能否生存是至关重要的。你的能力越强,生存状况也会越好。起初,为了保证安全,或在危险之境长途跋涉,你可能不得不放弃睡眠。不要等到那时才意识到自己原来没有坚持下去的能力,这已经晚了。要通过平时不断训练来确保自己的能力,不断发掘自己应付劳累和长时间放弃睡眠的潜力。
为了寻找食物和水,你可能会不辞辛劳,因为它们会缓解饥渴,但同时这也会使你疲惫,进而迫切需要一处能使你充分休息的容身之所,以便恢复消耗掉的精力。记住,不要过分为之劳累。经常性地小憩一下,同时也可估量一下局势。
准备是为了生存,这是野外生存最基本的意识,尤其对于没有什么经验的普通人来说更是如此。训练、装备,再加上求生意志,你就能征服遇到的一切障碍,你就能生存。?
历史档案
突发灾害事故后,在野外生存中成功脱险的因素很多,取得水、火及辨别方向是关键中的关键,具体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分别试举一例。
挖坑集水
在旷地里挖一盆状深坑,坑底中央放一用以收集水源的器皿,坑面盖一塑料膜,着地的两边用石头固定,塑料膜中央放一小石头,使塑料膜中央略略向下低垂。这样,随着时间的延长,坑内温度升高,蒸发产生水汽,水汽与塑料膜接触凝结成水珠,下滑至坑中的器皿。这种办法尤其适用于沙漠或者其它温差较大的地区。
钻木取火
在一块硬木板边缘切开一V字形开口,相对应的地上凿一V字形的浅槽盛放火种。在木板上的V字形开口处不远凿一小洞,用一根中空的较柔软的带有软木髓的树茎作为纺缍,将纺缍木细端支在小洞里,用两个手掌搓动,不间断地用力使它逐渐向下钻深。摩擦使纺缍木发热发红,轻轻吹气即可点燃火种。
悬针指南
一截铁丝或缝衣针等细小的物体反复同方向与丝绸物摩擦,会产生磁性,用细线悬挂起来可以指示方向。但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方向须与观察日影得出的方向相参照。这种简易指南针磁性不会保持很久,隔段时间需要重新摩擦以增强磁性。
专家分析
现有资料表明,人们通过战争的启发,和战争本身的需要,在没有战争的和平环境里,也对士兵尤其是特种兵进行模拟战争状态的野外生存训练。这是人们对战争的另一种特殊的备战方式。野外生存技巧在你遇到灾害事故时都是十分有用的,有意识的学习些野外生存技巧将会提高你在意外事故中生存的希望!
(1)寻找水源
俗话说:“饥能挡渴难挨”。水在某种程度上说出食物还重要,没有食物正常人可以活三周,但没有水,三天都活不了,所以水要优先考虑。寻找水源在灾后野外生存中非常重要,寻找水源遵循听,嗅与观察三种基本方法,听:凭借灵敏的听觉器官,注意山脚与山涧,断崖盆地是否有山溪瀑布流水声;嗅:到山林中潮湿的气味;观察:走去观察动植物与气象和地理环境,也可找到水源,例如香蒲、沙柳、马莲、金针、水芥的地方水位比较高,且水质也好。几点小提示,希望帮助你在野外迅速找到或收集到水。
1)找水源首选之地是山谷底部地区,高山地区寻水,应沿着岩石裂缝去找,干涸河
床沙石地带往往会挖到泉眼。
2)在海岸边,应在最高水线以上挖坑,很可能有一层厚约5厘米的沉滤水浮在密度较大的海水层上。饮用时,可在离水边1—2m的沙地中挖个小坑,坑里渗出的水较之从河湖中直接提取的水清洁。
3)饮用凹地积水处的水时,必须做到先消毒、沉淀后煮沸饮用。
4)收集雨水:在地上挖个洞,铺上一层塑料,四周用粘土围住,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
5)凝结水:在一段树叶浓密的嫩枝上套一只塑料袋,叶面蒸腾作用会产生凝结水。
6)在野外,最好不要饮用从杂草中流出的水,而以从断崖裂缝蔽岩石中流出的清水为佳。
7)跟踪动物、鸟类、昆虫、或人类踪迹可以找到水源。
8)植物中取水:竹类等中空植物的节间常存有水,藤本植物往往有可饮用的汁液,棕榈类、仙人掌类植物的果实和茎干都含有丰富的水分。
9)在缺水的情况下,水要合理饮用,最初可以不喝水,或者仅湿润口腔、咽喉。当然,也不要勉强忍耐干渴,以致使身体出现失水症状。喝水要得法,应该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
10)在实在无水的情况下,小便也可以应急解渴。实际上,小便并不污秽,只是因为心理作用,总觉难以下咽。有条件可以做一个过滤器,在竹筒的底端开一个小孔,由上顺序放人小石子、砂、土、碎木炭。将小便排泄于此,小孔下面就会流出过滤的水。
(2)野外取火
煮烤食物需要火,宿营取暖需要火,发求救信号也需要火。火苗释放热量产生暖意,会节省体内热量散失;可以烘干衣服;薰过的肉食可以较长时间保鲜;可以吓跑危险的野兽;它的烟雾可以驱走害虫……因而,灾后野外生存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说,取决于取火的能力。教你几招,让你学会如何在野外生火。
1)寻找到易燃的引火物:如枯草、干树叶、桦树皮、松针、松脂、细树枝、纸、棉花等等。
2)捡拾干柴:干柴要选择干燥、未腐朽的树干或枝条。要尽可能选择松树、栎树、柞树、桦树、槐树、山樱桃、山杏之类的硬木,燃烧时间长,火势大,木炭多。不要捡拾贴近地面的木柴,贴近地面的木柴湿度大,不易燃烧,且烟多熏人。
3)清理出一块避风、平坦、远离枯草和干柴的空地。将引火物放置中间,上面轻轻放上细松枝、细干柴等,再架起较大较长的木柴,然后点燃引火物。火堆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可设计成锥形、星形、“并”字形、并排形、屋顶形、牧场形等等。也可利用石块支起干柴或在岩石壁下面,把干柴斜靠在岩壁上,在下面放置引火物后点燃即可。一般情况下,在避风处挖一个直径1米左右,深约30厘米的坑。如果地面坚硬无法挖坑也可找些石块垒成一个圆圈,圆圈的大小根据火堆的大小而定。然后将引火物放在圆圈中间,上面架些干柴后,点燃引火物引燃干柴即成篝火。如果引火物将要燃尽时干柴还未燃起,则应从干柴的缝隙中继续添入引火物,直到把干柴燃烧起来为止,而不要重新架柴点火。
4)倘若火柴受潮,或没有火柴,可采用手搓式与弓切式钻木取火,打一根粗1—2CM的枯枝,用刀削光滑,枯枝一端削尖,引火物可找一些干燥的树叶、杂草,在木板边缘用刀削一个V形缺口,将枯枝置于V形缺口,用两手反复搓捻枯枝,引火物引燃。
5)点篝火最好选在近水处,或在篝火旁预备些泥上、沙石、青苔等用于及时灭火。
(3)判定方向
1)太阳从东方出,西方落,这是最基本的辨识方向的方法。
2)可用木棒成影法来测量,在太阳足以成影的时候,在平地上竖一根直棍(1米以上),在木棍影子的顶端放一块石头(或作其他标记),木棍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30—60分钟后,再次在木棍的影子顶端放另一块石头。然后在两个石头之间划一条直线,在这条线的中间划一条与之垂直相交的直线。然后左脚踩在第一标记点上,右脚踩在第二标记点上。这时站立者的正面即是正北方,背面为正南方,右手是东方,左手为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