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司,你与下属处在不同的等级,沟通艺术更需要好好修练。如果你与下属不能真正沟通,你这个职位如同虚设。要做一个好上司就要做一个沟通高手和说话高手。
1。增强说话的权威感
作为上司,要使你的命令得到贯彻执行,说话就得有权威。有权威就要增加你说话的分量,每一个字都要仔细斟酌,达到上行下效的目的。
同是讲话,有的人讲话分量重,有的人讲话分量轻。之所以有这种差异,除了讲话者本人的身份以外,讲话的方式也十分重要。如果你是这方面的权威,你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说话方式告诉他你的身份。
1.要"言简意赅"、"长话短说"。某君写了很多很多封应征信,填了很多很多张申请表,一一寄出,均如石沉大海。不料得到了一张回邮的明信片,仅有"某时面谈"简简单单几个字,他一定终身忘不了这张短短的回复。
2.要最后出场讲话。说话时愈将重点放在后面,愈能显出所说的话的重要性了。"重点置之于后"的心理因素,中国人最具有代表性。开会时,官级愈高的人愈后到;舞台上角儿露脸,最后出场的角儿,便定是最最重要、最最顶尖儿的了。
3.要使用口头禅。口头禅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口头语,总是以某一句话来介绍自己,来强调自己,使别人听来亲切自然,也为自己树立了一个独特的商标。
4.采用幽默的讲话风格。幽默的话,易于记忆,又能给人以深刻印象,正是自我标榜的商标。这样,你便能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句子短些。短句子说起来轻松,听起来省力,吸引力也强。最好一句话一个意义,一句话的含义过于复杂,听者费力,交流就多了一层障碍。
6.要有顺序,选择什么线索来整理说话内容,可看需要而定。要注意通俗易懂,忌讳古词语、专业用语。至少要吐字清晰,语速适当。
7.你在说话时要坚定而自信,力度要适中,眼睛正视对方,这样才显示你是充满自信和颇有能力的。若讲话时眼睛不敢正视,握手软弱无力,会使人觉得你意志薄弱,容易支配。注意对方的眼睛。研究显示,一个人紧张,目光会游离不定,而且眨眼次数增加。注意对方的小动作,一个人可以做到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但他的小动作会透露他的心情。例如你在谈话时发现对方的腿在轻轻晃动,这表示他对你的话不以为然。
8.讲话时站起来,要站直。开口前先等几秒,等大家都望着你时再说。与别人谈话时,身体稍往前倾,会让别人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
9.作强调时运用手势,但不可指着别人的脸晃动手指。讲话慢而清晰,语言简短,等于告诉对方:"我有能力控制一切。"
10.努力扩大知识面。知识面越广,越能令你在各种场合充满自信地加入别人的谈话。
除此之外,你还要注意行动轻捷,笨手笨脚对你的形象损害最大。穿着上要整洁,避免刺眼的色彩和繁复的配饰,保持干净、挺括。并要注意身姿,含胸显得畏缩,昂首挺胸可以创造出你居于领导地位的形象。
2。平等真诚地与下属沟通
不防站在外交的角度上看待与下属的沟通,你们除了职位不同其他都是相同的。此时,平等的心态很重要,只有这样,你才会获得下属的信赖。
1.选择谈话的最佳时机
人对于他人意见的接受机制并不是任何时候都一样的。人的认知、情绪的特定状态,直接影响着对他人的意见的接受态度。同样的意见,可以因人的认知、情绪的状态的差异,而产生顺畅和阻滞这样大相径庭的接受态度。
选择适当的时机应根据下属心态的具体征候而定。譬如,当下属对自己的见解颇为自信,对自己的行为毫无省察的时候,领导一般不宜急于促其明辨是非,而应静观待变。一旦当他这种偏执的炽热褪去而萌生了反思的冷静时,领导方可介入寻求话题。特别是当一个人对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开始怀疑自己的理性能力,焦渴地企盼着受到他人点拨的时候,谈话的最佳机会便到来了。这时领导亮出的看法会使下级感觉到久旱逢甘雨般的愉悦。
2.在工作之外进行双向和谐的交流
态度乃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特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态度来自价值,价值是态度的核心。在非工作场合与下级谈话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补充工作场合中领导威仪之外的色彩,有力地印证领导与下级之间的人格平等。使下级认识到他应是交流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这就是说,领导在非工作场合与下级的交流必须是双向的、和谐的,洋溢着相互信任的气氛。
要知道,下级由于特殊的经历、深入的实践而产生的某些思想、见解往往闪着独特的智慧火花。这是因为,在真理面前领导与下级原本就是平等的。所以领导要善于向下级学习,比如罗伯特·特奥利弗所说的:"对于真正的交流大师来说,倾听和讲话是相互关联的,就像一块布的经线和纬线一样。当他倾听的时候,他是站在他同伴的心灵的入口;而当他讲话时,他则邀请他的听众站在通往他自己思想的入口。"这种富有诗意的美好境界应该为每一个领导心神向往。领导敢于、乐于随时向下级敞开心扉,才具有领导的气度;领导得以站在下级心灵的入口,他才能真正体味到领导的力量和信心所在。而在非工作场合中彼此谈话还心怀戒备,这对于双方都是较大的悲哀。
3.要有求同存异的雅量
在非工作场合谈话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多方面的争论问题。由于是私下交谈,下级常常会直陈己见、袒露心曲、无所顾忌,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是非态度方面与上级发生争论在所难免。这时领导不应针锋相对地予以驳斥,而应当仔细品味其见解的合理性。即便是对其中的明显背谬也不要奢望通过自己的一番点拨而药到病除,而要采取循循善诱的疏导办法。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领导尤其对表面上看来似乎离经叛道,而实际并非如此的见解,不应表示惊诧,视为异端。一时拿不准便可存而不论。爱因斯坦说过:"这个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诧的摆脱。"
大量事实表明,领导的雅量不仅仅关系到领导的凝聚力、亲和力,而且直接制约着决策的科学性。所以人们往往把它视为人类的美德,对于领导更应如此。
4.应善解人意,多说体恤的话
下级的苦楚和困境,往往自己难于排解。
领导要及时发现他们的苦衷,用温馨的话语、令人信服的道理安慰他们的心灵,搀扶着他们走上解脱的彼岸。
领导在谈话中要富有巨大的理解力,对下级的遭际要表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理解和同情,而决不可流露些许揶揄、嗔怪、不屑的意味。要把自己摆进去,想想"假如我是他该如何办?"帮助其拓宽视野,觅出新路。
领导面对着下级的感情世界,应怀有真诚感,少用或不用"你应该"、"你必须"、"你怎能"的命令式。周恩来同志之所以受到党内外、海内外各界人士的热烈拥戴,很重要的就在于他广交朋友、善解人意。在《周恩来与夏衍的相交与相知》这篇回忆录中,记有这样一个感人的情景:当夏衍声泪俱下地向周恩来诉说了政治运动不能搞"人人过关"的意见和自己的委屈后,周恩来当然是赞同的,也很受感动。但他除了点头之外,有些话一时很难说。尤其夏衍被调出文化部,把工作关系安排到对外友协,被迫在家"闭门思过"和下乡"改造思想",周恩来还能再说什么呢?当时北京出现不正常的政治形势,其来源和发展趋势,他自然比夏衍清楚,但党性原则使他不能对夏衍多说,他只能用深沉的语调说:夏公,我们是相互了解的。我们不是圣人,也难免有错。但是你几十年来为党辛勤的工作,也曾出生入死,受了不少委屈。我相信你能正确地面对现实。你要保重,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不必勉强自己。同时我们党在领导文艺和文化事业统战方面的活动,成绩和失误,你是清楚的。但还有不少同志不清楚,你有时间要写一点回忆的文字,对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应该认真地写一写,否则,将来下一代都不知道了!
这样的知心话既让人觉出发自肺腑的滚烫,又不越出党性原则的大路,怎能不催人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