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小说网

书朋小说网>学会做一个会说话的人 > 第34 做人不可太聪明(第2页)

第34 做人不可太聪明(第2页)

将错就错装糊涂

张作霖是民国时期的大军阀,但他强烈主张抵御日本侵略,这一点深得人心。

有一次张作霖出席名流集会。席间,有几位日本浪人突然声称,久闻张大帅文武双全,请即席赏幅字画。张作霖明知这是故意刁难,但在大庭广众之中,“盛情”难却,就满口答应,吩咐笔墨侍候。他潇洒地踱到桌案前,在满幅宣纸上,大笔一挥写就了一个“虎”字,然后得意地写上落款“张作霖手黑”,钤上朱印,踌躇满志地掷笔而起。那几个日本浪人面对题字,一时像丈二和尚一样,摸不着头脑,面面相觑。

机敏的随侍秘书一眼发现了纰漏,“手墨”怎么成了“手黑”?他连忙贴近张作霖身边低语道:“大帅,您写的‘墨”字下面少了个’土‘,’手墨‘变成了’手黑‘。“张作霖一瞧,不由得一愣,怎么把”墨“字写成”黑“了。如果当众更正,岂不大丢面子?

张作霖眉梢一动,故意装糊涂地呵斥秘书道:“我还不晓得这’墨‘字下面有个’土‘?因为这是日本人索要的东西,就是不能带’土‘。这就叫做’寸土不让‘嘛!”语音刚落,满堂喝彩。那几个日本浪人这才领悟到张作霖不好惹,他们越想越没趣,只好悻悻退场了。

糊涂是一种大智,是一种能给自己一个假面,又不怕丢失自己的艺术。张作霖在自己写错字的情况下,并没有乱了阵脚,而是将错就错,巧妙地暗示大家他把“墨”写成“黑”,不是因为自己不会写,而是因为对于日本的侵略寸土不让。这样一来,本来已经出错的张作霖揣着明白装糊涂,不但避免了尴尬,反而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

说“糊涂话”,做“明白事”

“难得糊涂”,表面上看是糊涂,其实是一种聪明。这里的“糊涂”,并不是真糊涂,而是“假糊涂”,嘴里说的是“糊涂话”,脸上反映的是“糊涂的表情”,做的却是“明白事”。因此,这种“糊涂”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智慧,是精明的另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适应复杂社会、复杂情景的一种高级的、巧妙的方式。

一次,英国首相丘吉尔和夫人克莱门蒂娜一同出席某要人举行的晚宴。

席间,一位著名的外国外交官将一只自己很喜欢的小银盘偷偷塞入怀里,但他这个小小的举动被细心的女主人发现了,她很着急,因为那只小银盘是她心爱的一套古董中的一部分,对她来说很重要。

怎么办?女主人灵机一动,想到求助于丘吉尔夫人把银盘“夺”回来,于是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克莱门蒂娜。丘吉尔夫人略加思索,向丈夫耳语一番。

只见丘吉尔微笑着点点头,随即用餐巾做掩护,也“窃取”了一只同样的小银盘,然后走近那位外交官,很神秘地掏出口袋里的小银盘说:“我也拿了一只同样的小银盘,不过我们的衣服已经被弄脏了,所以应该把它放回去。”外交官对此语表示完全赞同,两人将盘子放回桌上,于是小银盘物归原主。

在很多场合,很多人是不肯装糊涂的,并能够拍着胸膛理直气壮地叫嚷:“我眼里不揉沙子。”不肯放过每一个可以显示自己聪明的机会,张口就是应该怎样怎样,不应该怎样怎样,遇事总是喜欢先用一种标准来判断一下对与错,却总是出力不讨好,原因就是不懂得难得糊涂的道理。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一时会难于处理、难于解决的矛盾和冲突,人们可以借助于“故意的糊涂”,有意识地拖延时间,缓和矛盾、化解冲突,以便利用最佳时机解决问题--因此,这种“糊涂”实际上就是“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是一种少有的谨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专注于某项重要的工作,是一种为以后取得胜利的策略。

外表糊涂,内心清楚

糊涂与清醒,糊涂一些好呢?还是清醒好呢?一般的答案一定是后者。可糊涂学却提倡前者。例如,电视剧《九品芝麻官》中,包龙星自幼家贫,但他有志要像先祖包公一样做个明镜高悬的清官。龙星长大,亲戚们出钱给他捐了个候补知县,是个九品芝麻官。龙星看似懒散糊涂的外表下有其他人难以企及的智慧,每断奇案,深受百姓爱戴。这便是外表糊涂、内心清楚的生活智慧了。

当然,如果一个人内心本来很清楚,却要他在表面上装糊涂,这确实是件很困难的事,非有大智慧者不容易办到。而做到了这一点,就是所谓的“清楚之糊涂”了,这跟老子所赞赏的“大智若愚”几乎如出一辙。

三国时期的司马懿,本来是个老谋深算、绝顶聪明的人,却总喜欢装糊涂。当年他在五丈原,凭借一套大智若愚、软磨硬泡的阴鸷功夫,终于拖垮了老对手诸葛亮,居功至伟,在国内也权倾一时。正因为功高震主,少不得引来同僚的妒忌和朝廷的猜疑。这种情况下,司马懿干脆装起糊涂来,以病重为由长期在家休假,给人制造一种他行将就木的假象。但他的对头们还是不放心,派了个人以慰问病情为由刺探司马懿的虚实。司马懿干脆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真的装出一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病入膏肓的样子,接待来使,演出了一幕生动的活剧。在司马懿的策划下,来人果然被蒙骗过去了,回去就说司马懿病势沉重,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司马懿的政敌们终于放松了警惕。就在这个时候,司马懿暗中培植羽翼、广罗亲信,神不知鬼不觉地布置自己的两个儿子抓住了京师禁军大权。后来瞅准了一个时机,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几乎将曹家的势力一网打尽。至此魏国军政大权尽数落在司马氏手中。

你看,一个人充分运用糊涂学的技巧,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也不失为保全自己的手段。细数古今中外,无论是政治、军事、外交、管理,其实都用得着“清楚之糊涂”的招数。所以对聪明人来说,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什么呢?那就是“该清楚时就清楚,偶尔也要装糊涂”。

以不变应万变

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武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寤生,被立为太子位,小儿子叫共叔段。母亲姜氏喜欢小儿子,不喜欢大儿子,想废掉寤生的太子,改立小儿子。只是郑武公不同意而不能得逞。郑武公去世后,姜氏与共叔段合伙秘谋夺取寤生的大权,不想败露了,共叔段自杀身亡。当寤生得知母亲为弟弟出谋划策之事后,非常气愤,把母亲送出京都,发誓:“不到黄泉永不相见。”可是,没过多久,继位当国君的郑庄公寤生就后悔了。

郑国之臣颍考叔得知此事,提着狩猎得来的猫头鹰来到京都,以向国君进献野味之名来拜见郑庄公。

“你进献的是什么野味啊?”郑庄公笑着说。

颍考叔急忙上前,回答:“禀国君,这种鸟叫饕,极不孝。小时候它母亲哺食喂它,长大了却不懂回报,反倒吸食母亲的肉。所以人们都捕捉它,将它煮着吃。”

吃饭的时候,郑庄公命人赐羊肉给颍考叔吃,颍考叔接过羊肉,先挑出一块上好的羊肉包起来,恭恭敬敬地放在一边,然后才开始用餐。郑庄公看他这样做觉得奇怪,便问颍考叔为什么不吃那块上好的羊肉。

“我家有80岁的老母亲,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的羊肉。主公赐我这么好的羊肉,老母吃不到,我哪里能咽得下去?我想将它带回去给她老人家尝尝,想必主公不会责怪我吧。”颍考叔说。

郑庄公听了,长叹一口气,“你真是孝子呀!”说着,两眼涌出了泪水,“你有母亲可奉养,能够尽儿子的孝顺之心,我却不能了。”郑庄公停了一下,又说:“为子不能尽孝,为臣不能尽忠,何以立于天地之间?”说完,脸上表情十分悲戚。

颍考叔装着不知情的样子问道“姜夫人不是还健在吗?大家都知道主公十分贤孝,对姜夫人的话惟命是从,主公怎么能说不能尽孝呢?”

郑庄公长叹一声,把母亲姜氏已经送出京都之事告诉了颍考叔,并说:“当时这件事处理得太草率,现在想来很是难过,无奈已经立誓言,真是追悔莫及呀。”

“大家都说主公至孝,主公现在一定非常想念姜夫人。如果觉得曾经发过誓,一旦见面就失去威信的话,我倒有一个办法。所谓黄泉就是地下的泉水罢了,其实就是地下的意思,不一定非等到人死了才到地下。如果让人挖个地道,在地下修一座宫殿,先请姜夫人住在里面,主公到那里去见她,不就是’不到黄泉不相见‘吗?见面后再把夫人接上来,这不是两全其美吗?”颍考叔听了郑庄公的话后,开导他说。

庄公听了非常高兴,连声称赞颍考叔的孝心和忠心,更称赞他的聪明才智。就这样,郑庄公按照颍考叔的办法把母亲接回京都荣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