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小说网

书朋小说网>三毛写的撒哈拉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 2 琥珀里封存时光(第1页)

2 琥珀里封存时光(第1页)

洋洋洒洒,你书下了文字,记下了一生的风光与沧桑。

匆匆忙忙,你收起了行囊,带走了一世的迷惘和渴望。

人们总是习惯定义伟大,苟利国家以生死是种壮怀激烈的伟大。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种荣归故里的伟大。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种刚直敢言的伟大。但芸芸众生里多的还是泛泛之辈,他们生得平凡,活得平庸,但他们也同样在自己的世界里伟大着,所以不必仰望那高高在上,不必奢求那远处格桑,你就是自己年华里最美的风景,纵使不被知晓,纵使无人来和。

三毛的一生颇具争议,有人说她的跋山涉水都是自讨苦吃,有人说她的前世今生都在痴人说梦。但没人能否认她是平凡世界的迥异,她更是自己生命里的伟大。她将万水千山走遍,更改了容颜,更迭了流年,却从不更替内心的追随。她将花开日落看尽,忘记了归途,忘记了苦楚,却从来不忘那内心的归属。

三毛的旅途中,总是有着温暖的邂逅,和浪漫的风景,或许这就是她唯独钟爱远行的原因。这次重回大陆,三毛早有准备,她要去见一个影响她一生的人,也是这个人让她的童年不再晦涩,指引她的青春奔走流浪,也让她此时因“三毛”而名声大噪。

在一九八八年六月,三毛给著名漫画家、《三毛流浪记》的作者张乐平老先生写下一纸书信。她说:“乐平先生:在我三岁的时候,我看了今生第一本书,就是您的大作《三毛流浪记》。后来等到我长大了,也开始写书,就以‘三毛’为笔名,作为您创造的那个三毛的纪念。在我的生命中,是您的书,使得我今生今世成了一心爱着小人物故事的人,谢谢您给了我一个丰富的童年。”

此时已经八十高龄的张老先生正患有帕金森综合症,但在收到这封意外来信之后,他惊喜不已,用病得颤巍的手艰难地画了一副三毛像作为回信。就这样,他们一来一往,开始了频繁的通信,后来三毛开始称张乐平为爸爸,并在信中说道:“三毛不认三毛的爸爸,认谁做爸爸?我是您另一个货真价实的女儿。”张乐平老先生也动了感情,回信称:“能在晚年认上这个么‘女儿’,应该是我一生中的一件快事了。我多子女,四男三女,正好排成七个音符。这一回,三毛再排上去,是个‘1’,是我家的‘女高音’。”

父女的首次相逢是在一九八九年,张乐平知道三毛将要到来,便抱病在弄堂门口迎接,三毛看见张乐平,瞬间泣不成声喊着:“爹爹,我回来了。”三毛在张家停留了五天,夜晚和张乐平谈天说地,聊聊自己的旅行或是说说一路的风土人情。白天她就四处闲逛,大观园、周庄、龙华寺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虽然仅有五天的相处,但三毛与张家的感情却越发深刻。她曾对记者说:“我原来一直有一点困惑,为什么一个姓陈,一个姓张,完全不相干的两个人,又隔了四十年的沧桑,竟会这样接近和沟通。现在我明白了。我和爸爸在艺术精神与人生态度、品味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才能相知相亲,不仅能成父女,还是朋友、知己。有这样的爸爸,这样的家庭,我感到幸福。”张乐平也十分满意这个女儿:“她的性格、脾气、爱好像谁呢?看她那多情、乐观、倔强、好胜、豪爽而又有正义感、有时又显出几分孩子气,这倒真是我笔下的三毛。”

离别将至,两相道别,张乐平难舍地嘱咐三毛:“世事艰险,你要保重!女儿离开了父母,就靠自己了。”三毛听罢,又是泪流满面。也在那时,她便开始计划着下一场相逢。

直到一九九零年的中秋,她再次去看望“爸爸”。一家人谈天说地,张乐平也因为有三毛的说笑陪伴病情逐渐好转,甚至拒绝回到医院,准备大开酒戒。那一晚的明月皎洁得温暖,三毛也开心得不能自己。将要告别时,他们相约,明年一定再来,可三毛背弃了约定,在两个月后与世长辞,张家再没出现过她的身影。

纵观三毛的一生,她始终在与文化交流,或是熟读诗书,或是以文会友。从雨季文学到荒漠文学,再到冰玉文学。她的作品也伴随着她的成长,她的文字也将她的沧桑承载。

在沙漠文学的第二时期,三毛的作品大致可被分为三类,包括行前故事、沙漠故事、海岛故事。其中关于沙漠时期的记录最为精彩,也最为读者熟知乐道。三毛在离开撒哈拉后出版的第一部作品集为《稻草人手记》。其中包括《江洋大盗》,《亲爱的婆婆大人》,《西方不识相》,《这样的人生》,《士为知己者死》,《警告逃妻》,《这种家庭生活》等等,此时三毛的笔触多为描写生活,语言内有诙谐有自嘲也有一些讽刺的意味。她将与荷西的岛上生活都记录在册,显而易见,此时是她最轻松自由的时光。

在荷西身亡后,三毛又将情感寄托于写作,也开启了她的新篇章--都市文学时期。《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是她第三时期最早的两部作品集,记录着三毛在加纳利的所思所想,以及丧夫后的心痛哀伤。其中《梦里花落知多少》收录了三毛十二篇作品:《不死鸟》、《明日又天涯》、《云在青山月在天》、《似曾相识燕归来》等。

在《背影》作品集中,有《逃学为读书》、《永远的夏娃开场白》、《拾荒梦》、《亲不亲,故乡人》、《赤足天使--鞋子的故事》、《浪迹天涯话买卖》等共十三篇著作。这时三毛的文章多给人压抑沉重之感,缺少了沙漠时期的达观,反而增添了几分雨季时期的阴郁。但三毛的文笔依然如故,她的直抒胸臆,她的生活轨迹仍是让许多读者为之痴迷,为之追随,甚至为之落泪。

一九八二年由皇冠出版社出版的《万水千山走遍》,是三毛的唯一一部游记文学作品集。其中共有十五篇作品即《大蜥蜴之夜》、《街头巷尾》、《青鸟飞不到的地方》、《中美洲的花园》等。视野的开阔也让三毛的思路愈发开阔,此时的她倾向于将所思所想娓娓道来,少了沙漠时的略显青涩,也不刻意融情于景。越是深入品读,越是能体味她的成熟与她的沉静。

三毛还翻译了三本、几近百万字的著作:《兰屿之歌》、《清泉故事》、《刹那时光》。这三本书的作者都是她的好友--美国神父丁松青。值得一提的是,三毛所翻译的《兰屿之歌》在当时十分畅销,突破了三百万本。三毛也得到了一笔可观的稿费,但她并未悉数收下,而是将全部稿费都捐给了台东圣母医院。也因如此丁松青对三毛更多了分敬佩与折服。他与三毛的友谊也在文学的切磋下日渐深刻。丁松青曾这样评价同三毛一起的时光:“跟三毛一同工作,虽然她那么严格又锲而不舍,可是我们的心,安安静静也有耐心--但愿其他的人,也能从这一场人生之旅中,分享三毛和我达到的那个明净又清朗的世界。”丁松青那极富异国风情的文字也让久居台湾的三毛又感受了一场异域文化的洗礼,弥补了那久违的缺憾。

三毛曾经说,《送你一匹马》是她个人最喜欢的一本集子,书中记录着她对教学工作的沉浸与迷恋,其中收录了《爱马》、《暮然回首》、《惊梦三十年》、《故乡人》、《看这个人》、《我所知所爱的马尔克斯》《梦里不知身是客》、《野火烧不尽》、《不觉碧山暮但闻万壑松》、《你是我特别的天使》等。从这本集子开始,三毛的文风渐渐改变,开始出现了长篇的议论及抒情。没有硬性堆砌之感,侃侃而谈,仿佛她仍置身那三尺讲台。文学艺术气息稍显淡薄,却更加贴近生活,靠拢平常。

一九八四年,三毛又相继发表了《倾城》、《谈心》、《随想》三本著作。其中《倾城》是她冰玉时期的巅峰之作,共包括《胆小鬼》、《炊兵》、《匪兵甲和匪兵乙》、《约会》、《一生的爱》、《蝴蝶的颜色》等数篇佳作。其中大多取材于童年、少年及青年时期的经历。每篇作品都写的趣味盎然且真切细腻。没有浮华造作也没有乡愚市侩。跟着她的文字,也游走在她的时光,仿佛一张老照片,又好似一场老电影,让人回味也发人深思。

三毛的最后两部作品分别是《我的宝贝》和《闹学记》。其中《我的宝贝》中记录的大多是她拾荒所得,每个宝贝都承载着一个故事,每个宝贝都诉说着一段情怀。那时三毛对往日的怀恋,也是他对记忆的重拾。三毛曾说,《闹学记》是她最不喜欢的集子,但无论她个人怎样评价,多次的再版都说明了读者对她文字的肯定,以及对她思想的推崇。

三毛曾说过:“我从来没有妄想在书本里求功名,以致于看起书来,更是如鱼得水,“游于艺”是最高的境界,在那儿,我的确得到了想象不出的愉快时光,至于顿悟和启示,那都是混在念书的欢乐里一起来的,没有丝毫强求。”也正是三毛那始终不做强求的态度,才令她毕生的文字都那般纯粹。那般让人倾倒与痴迷。

三毛的一生都是在与书本对话,在与文字交流。所以她总是矛盾的共体,时而深邃时而寡淡,时而无争时而好强,时而那般亲近时而飘渺模糊,也正因如此成就了一代性情中人,一个谜一样的三毛。

看她描绘黄昏,跟她聆听夜晚,与她直面风沙,同她共闯天涯。她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自由。让她那如花笑靥将天下感动,让她那飞扬文字将人世打动,让她那蹁跹步履踏遍一地繁花,让她那摇曳身姿生出旷野繁华。走近三毛,走进几段沧桑,走进不同凡响。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