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小说网

书朋小说网>当乞丐的坏处 > 第2020章 年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1页)

第2020章 年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1页)

在历史的长河中,2020年宛如一座突兀而起的险峻山峰,横亘在岁月的轨道上,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颤。新冠肺炎疫情,这个隐匿而凶猛的“敌人”,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如汹涌的潮水般从局部迅速蔓延至全球各地。国内,武汉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繁华烟火的城市,最先拉响了疫情的警报,医院里一时间人满为患,患者数量急剧攀升,医疗物资更是陷入了极度匮乏的境地。为了守护全国人民的生命健康,阻断病毒那如鬼魅般迅速传播的脚步,武汉壮士断腕,毅然决然地实施了封城举措。交通要道被管制,社区被封闭,人们原本有序的生活瞬间被打乱,大街小巷不再有往日的熙熙攘攘,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寂静与紧张,人们戴着口罩,眼神中满是对未知的担忧,整个国家都紧急动员起来,投入到了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抗疫大战之中。

当时的历史文献中有着这样的记载:“庚子年春,新冠疫起,势如燎原,染者日众,危及万民。然吾华夏大地,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诸般防控之策应时而生,尽显众志成城之伟力,誓护家国之安康也。”就在这样波澜壮阔却又危机四伏的大背景下,无数平凡的中国人,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点点繁星,各自散发着微光,汇聚成了璀璨的星河,用自己的方式为抗疫贡献着力量,而在四川内江的一个小村庄里,廖富林的故事,便是这浩瀚星河中那虽平凡却又熠熠生辉的一缕光。

廖富林出生于1938年,那是个山河破碎、战火纷飞的年代,整个国家都在侵略者的铁蹄下痛苦挣扎,百姓们的生活宛如风雨中飘摇的烛火,朝不保夕。他所在的内江小村庄,也被战争的阴霾所笼罩,家境贫寒的廖富林一家,靠着祖上留下来的几亩薄田,勉强维持着生计。父母每日天不亮就出门劳作,天黑了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即便如此,一家人也常常面临着食不果腹的困境。

小时候的廖富林,虽然生活困苦不堪,但却有着一颗充满好奇与坚韧的心。他常常光着脚丫,跟在父母身后,在田间地头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捡捡掉落的麦穗、驱赶那些偷吃庄稼的鸟儿。田间的泥土、飞舞的昆虫,便是他童年为数不多的“玩具”。看着父母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而日夜操劳,他那稚嫩的心中,早早地就种下了要努力改变生活、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种子。

由于家境太过贫寒,上学对于廖富林来说,就像是遥不可及的梦,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村里家境稍好的孩子,每天背着书包开开心心地去学堂,而自己则继续留在田间,跟着长辈们学习种地的本事。父亲手把手地教他如何使用那些简陋的农具,怎样分辨不同季节该种的农作物,什么时候该给庄稼浇水、施肥,每一个环节都耐心细致地讲解,廖富林也学得格外认真,小小的脑袋里装满了各种种地的知识和技巧。尽管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身上也时常被农具划伤,但他从不喊疼,因为他知道,这些都是生活给予的磨砺,只有掌握了种地的本领,才能帮家里多收获些粮食,让家人少受些饿。

随着年龄的增长,廖富林长成了一个壮实的小伙子,对生活也有了更多的憧憬和想法。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村里的木匠师傅打造的那些精美的家具,心里满是羡慕和好奇,觉得那些原本普普通通的木头,在木匠师傅的巧手下,竟能变成如此实用又好看的物件,实在是太神奇了。于是,他萌生了学习木匠手艺的念头,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他拜了村里一位手艺精湛、德高望重的老木匠为师,开启了自己的木匠学徒生涯。

刚开始学习木匠手艺时,廖富林遇到了诸多困难。那些看似简单的工具,到了他手里却变得格外“不听话”,锯子拉起来歪歪扭扭,刨子推得也不顺手,常常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的手弄伤了,手上的水泡起了一层又一层,破了又长,长了又破,钻心的疼痛让他夜里常常难以入眠。但廖富林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让他咬牙坚持了下来,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跟着师傅学习挑选木材的诀窍,观察师傅如何运用各种工具,将一块块木头巧妙地拼接成一件件精美的家具。师傅看他肯吃苦、有悟性,也越发用心地传授他手艺,从简单的桌椅板凳,到复杂的橱柜床榻,廖富林一点点地积累着经验,手艺也日益精湛起来。

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廖富林终于出师了,成了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木匠。他背着自己的工具箱,走村串户,为乡亲们打造家具、修缮房屋。他干活认真负责,做出来的家具不仅结实耐用,而且样式美观,价格还十分公道,渐渐地,在周边的村子里赢得了好口碑,找他做木匠活儿的人越来越多,家里的生活也因此有了明显的改善,不仅还清了以前欠下的债务,还能时不时地给家人添置些新衣裳、买点好吃的,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尽管成了木匠,有了不错的收入,但廖富林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农民的身份,家里的那几亩田依旧是他的牵挂。每到农忙时节,他白天在外面给人做木匠活儿,晚上就扛着农具到田里忙活,耕地、播种、施肥、除草、收割,每一道工序他都亲力亲为,做得一丝不苟。妻子心疼他太辛苦,劝他别把自己累坏了,廖富林总是笑着说:“咱是庄稼人的根,这田地就是咱的命根子呀,不种好怎么行呢?再说了,咱多收点粮食,心里也踏实啊。”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经村里热心的媒婆介绍,廖富林认识了邻村善良勤劳的姑娘陈桂芳。桂芳有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和一头乌黑的长发,她和廖富林一样,也是贫苦人家出身,从小就操持家务,勤劳能干。两人初次见面,就被彼此身上那种质朴、踏实的气质所吸引,很快便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下,结为了夫妻。婚后的日子虽然依旧清苦,但夫妻二人相互扶持,相濡以沫,一起下地干活,一起操持家务,一起为了这个家的未来努力打拼,日子过得平淡却也温馨甜蜜。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迎来了爱情的结晶,几个孩子相继出生,家里变得更加热闹起来,同时也多了几分责任和压力。廖富林深知,要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就得更加努力地挣钱。于是,他不仅接更多的木匠活儿,还把家里的田地打理得越发肥沃,希望能多收获些粮食,多攒些钱供孩子们读书上学,让他们将来有出息,不再像自己一样一辈子守着这几亩地和这些木工工具。孩子们也都很懂事,看着父亲为了家庭日夜操劳,学习都格外刻苦,成绩在学校里总是名列前茅,这让廖富林感到十分欣慰,觉得自己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在那个年代,村子里的变化虽然缓慢,但廖富林却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努力让家人的生活一点一点地变得越来越好。家里的房子从原来的破旧土坯房,慢慢翻盖成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还添置了不少新的家具,这些都是廖富林一锯一刨、一砖一瓦辛苦换来的成果,见证着他为家庭付出的心血和努力。

孩子们渐渐长大,各自有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有的想去外面的大城市闯荡一番,有的想继续留在村子里传承父亲的木匠手艺。廖富林虽然心里有些不舍,但还是支持孩子们的选择,他知道,孩子们长大了,该有自己的生活了,自己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为他们的未来保驾护航。

等孩子们都陆续成家立业后,廖富林也慢慢步入了老年,但他却依旧闲不住。他想着自己辛苦了一辈子,还没怎么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呢,于是便决定趁着身体还硬朗,出去走走看看。他先是去了广州,在沙朗的一个工地上找了份做饭的活儿。虽然工地上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廖富林却觉得很有意思,每天看着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工友们,听着他们讲述各自家乡的故事,他觉得自己的眼界开阔了不少。他用心地为工友们准备饭菜,变着花样地让大家吃得可口、满意,工友们都很喜欢这个和蔼可亲的老大爷,都亲切地叫他“老廖”。

在广州待了一段时间后,廖富林又去了昆山旅游。昆山那江南水乡的美景,让他这个在四川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大开眼界。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古色古香的建筑,以及那充满韵味的吴侬软语,都让他深深地陶醉其中。他沿着河边漫步,感受着那独特的水乡风情,心中满是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之后,廖富林又去了很多地方,每到一处,他都会用心去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了解不同地方的文化习俗,他觉得自己这后半辈子,过得特别充实,也算是圆了自己年轻时的一个梦。

2020年,已经82岁高龄的廖富林身体已经不如从前那样硬朗了,背有些驼了,走路也变得缓慢而吃力,听力和视力也都有所下降,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那份积极乐观的心态。他回到了四川内江的老家,和老伴儿一起过着平淡而又安详的晚年生活。每天,他还是会习惯性地去小院里转转,看看自己种的那些蔬菜,给它们浇浇水、松松土,然后坐在院子里晒晒太阳,和老伴儿唠唠嗑,回忆回忆过去的日子,日子过得宁静而惬意。

然而,这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这份宁静。起初,村里只是传来一些模糊不清的消息,说外面有一种很厉害的传染病,让大家注意防护。廖富林没太当回事,觉得传染病离村子还远着呢,毕竟村子一直以来都很安宁祥和,没出过什么大的变故。

可没过多久,疫情就如同汹涌的洪水一般,迅速蔓延开来,村里也开始实施严格的防控措施。村口设置了卡点,村干部和志愿者们日夜值守,严禁外人随意进出,村民们也都被要求尽量待在家里,不要出门聚集。往日热闹的街道变得冷冷清清,只有广播里循环播放着防疫知识的声音在空荡荡的村子里回响,偶尔还能看到戴着红袖章的工作人员在村里巡逻,提醒大家做好防护措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廖富林这下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想起曾经听村里的老人们讲过以前闹疫病的故事,心里不由得担忧起来。他赶忙翻箱倒柜,找出了几个之前孩子们过年回来时剩下的口罩,那口罩已经有些旧了,数量也不多,但他还是和老伴儿一人一个小心地收着,只有出门倒垃圾或者去院子里的时候才舍得戴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