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小说网

书朋小说网>点评胡雪岩成功之道 > 第12章(第2页)

第12章(第2页)

假定只是魏师爷卖了人情,与俞武成闹翻,那么运枪的事情也是可以办成的,以后的局面却会就此一塌再塌,变成处处掣肘,事事放不开。所以魏师爷的人情可感,却不能那么便宜地买了就算了。俞武成那里稍有不同,在那里本来没有人情却必须做人情,做成人情的方法无非是同生死、共患难。帮对方考虑周到了,难题解决了,自己的事情也就大功告成了。

这种“方”与“圆”的完美结合,可谓天衣无缝。

“圆”既表现在“使活”上,又表现在“灵活”上。治损不致残的处世原则。典型地表现了胡雪岩的这一态度。胡雪岩有一条原则总是恪守不渝的,那就是:总要给对方留个台阶,留个后路。最后的认识总是大体相同的:治我损我,拆我的烂污,那是行不通的,

甚至应该让你没有好下场,但是只要你尚有可用的地方,饭总是大家一起吃的。

再比如胡雪岩的朋友郁四因听信家人叨扰,把水晶阿七赶出后,阿七旧情萌发,居然又去纠缠青梅竹马的旧好陈世龙。陈世龙已经有了阿珠,并且心思贞定,立意要干一番事业,以不负师父、妻子和岳丈岳母的期望,岂有对阿七松口之理?

这种局面让陈世龙烦心,让阿七酸心,让郁四灰心。

胡雪岩却想出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办法:“船并老码头。”

阿七和郁四的感情毕竟有了几年,不是那么容易断的。只有阿七重新回去了,才能平抚郁四颓丧懊恼的心。这件事做完了,阿七给陈世龙带来的麻烦自然也就没有了。

不过这事能否成功,关键还要看能否把郁四和阿七分头说拢。这就显出胡雪岩对人心人情的体悟透彻来。

到了聚成钱庄,胡雪岩的第一句话就是责问阿七到底怎么回事?

郁四面对胡雪岩,只是一个劲摇头叹息。通过察言观色,迂回试探,胡雪岩看出郁四心里还眷恋着阿七,盼着她能够回来,可是他又怕阿七心里有气,不给面子。胡雪岩把郁四的心理摸透以后,主意也就有了。他向郁四打下保票一定帮他把阿七弄回来!

胡雪岩说到做到。他回头找到阿七,摆出为她打抱不平的神态,狠狠地责备郁四无情无义,得福不知,一下赢得阿七的信任。阿七也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胡雪岩倾诉自己的委屈。胡雪岩一言不发地听完她的一腔怨言,也就把她真正的心意探清楚了。她嘴上虽然怨恨郁四,其实心里一直摆脱不掉郁四的影子,这么一来,胡雪岩便有十足的信心促使两人重归于好了。结果自然是春风化雷雨。

这是胡雪岩圓融的“融”,方方面面都皆大欢喜。

胡雪岩的处世态度,外圆内方,决定着他总要想方设法使事情完美无憾,使自己有后路可走。

胡雪岩是事业型的,能毫无羁绊地发展出这种圆世态度来。这种态度,开宗明义就是先要生存,后要过好,然后再培养出一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温暖来。因为没有什么固定原则,故而表现为通、活、融、满,屈伸自如。胡雪岩对方与面、屈与伸的掌握与运用,使他成为红极一时的大商贾。

成功语录:眼光要放远些,在目前留些交情,将来才有见面余地地。

借势取势,掌握时局

对于胡雪岩来说,积极求势主要有四种,他说:“权场的势力,商场的势力,江湖的势力,我都要。这三势要到了,还不够,还有洋场的势力。”综合胡雪岩经商生涯看,其突出特点就在他“借势取势”的理论。权场势力、商场势力、洋人势力和江湖势力他都要,他知道势和利是不分家的。有势就有利,因为势之所至,人们才惟其马首是瞻,这就没有不获利的道理。另一方面,有利才有势,社会上各种资源散溢着,就像水白白流走一样,假若不予蓄积,没有成熟,就无法形成一种力量,一种走向。蓄势的过程,就是积聚力量,形成规模,安排秩序,形成走向的过程。

胡雪岩善于借取商场势力。胡雪岩借取商场势力的典型一例是他垄断上海滩的生丝生

意,体现了胡雪岩在商业谋略上的与众不同。

第一批丝运往上海时,适逢小刀会起事。胡雪岩通过权场渠道了解到,两江督抚上书朝廷,因洋人帮助小刀会,建议对洋人实行贸易封锁,教训洋人。

只**府出面封锁,上海的丝就可能抢手,所以这时候只需按兵不动,待时机成熟再行脱手,自然可以卖上好价钱。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能控制上海丝生意的绝对多数,必须和庞二联手促成在生丝生意上获得优势。庞二是南浔丝行世家,控制着上海丝生意的一半。胡雪岩派玩技甚精的药房合伙人之一刘不才和庞二联络感情。起初,庞二有些犹豫。因为他觉得胡雪岩中途暴发,根底未必雄厚。随后,胡雪岩在几件事的处理上都显示出了能急朋友所急的义气,而且在利益问题上态度很坚决,显然不是为了几个小钱而奔波,在生丝生意上联手,主要是为了团结自己人,一致对外。有生意大家做,有利益大家分,不能自己互相拆台,好处给了洋人。庞二是很讲义气的人,认准了你是朋友,就完全信任你。所以他委托胡雪岩全权处理他自己囤在上海的丝。胡雪岩贏得了丝业里百分之七十强的生意。又得庞二的倾力相助,做成了商业上的绝对优势,加上官场消息灵通,第一场丝茧贸易战打胜了。

胡雪岩借取江湖势力自有章法。王有龄初到海运局,便遇到了漕粮北运的任务。粮运涉及地方官的声望,所以督抚黄宗汉催逼甚紧。前一年为此还逼死了藩司椿寿。

按照胡雪岩的主意,这个任务说紧也很紧,说不紧也不紧。办法是有的,只需换一换脑筋,不要死盯着漕船催他们运粮,这样做出力不讨好,改换一下办法,采取“民折官办”,带钱直接去上海买粮交差,反正催的是粮,只要目的达到就可以了。

通过关系,胡雪岩找到了淞江漕帮管事的曹运袁,漕帮势力大不如前了,但是地方运输安全诸方面,还非得漕帮帮忙不可。这是一股闲置的、有待利用的势力。运用得好,自己生意做得顺遂,处处受人抬举;忽视了这股势力,一不小心就会受阻。

而且各省漕帮互相通气,有了漕帮里的关系,对王有龄海运局完成各项差使也不无裨益。一旦有个风吹草动,王有龄也不至于受捉弄,损害名声。

所以和尤五打交道,不但处处留,山照顾到松江漕帮的利益,而且尽己所能放交情给尤五。加上胡雪岩一向做事一板一眼,说话分寸特别留意,给尤五的印象是,此人值得信任。

有了这个印象,“民折官办”购粮一事办得很顺利,尤五把他尊为门外兄长,凡事请教。

后来表明,尤五这股江湖势力给胡雪岩提供了很大方便。胡雪岩在王有龄在任时做了多批军火生意。在负责上海采运局时,又为左宗棠源源不断地输给新式枪支弹药。如果没有尤五提供的各种方便和保护,就根本无法做成。

胡雪岩很注意培植漕帮势力。和他们共同做生意,给他们提供固定的运送官粮物资的机会,组织船队等。只要有利益,就不会忘掉漕帮。胡雪岩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宗旨就是:“花花轿儿人抬人。”我尊崇你,你自然也抬举我。势的做成就是这样。

胡雪岩借取的最后一个“势”是“洋场势力”。

我们都知道,胡雪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太平天国农**动和清朝政府被迫对外开放。因为这两者使得当时的中国成了一个乱哄哄的局面。而在这之中,胡雪岩善于应对,认得准方向,把握得准秩序。他对洋场势力的借取,也正是得益于他的这种宏观把握的能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