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小说网

书朋小说网>悠悠故乡情阅读理解 > 03(第1页)

03(第1页)

七叔用刀围着猪脖子轻轻地转了一圈,干净利落地割下了猪头,招呼有年、进生给猪头仔仔细细地浇上被烧得滚烫的沥青,好把猪头上皱皱褶褶里的毛拔干净。又让甲元哥、周录哥去翻猪肠。翻猪肠的活是个细发活、苦活,最脏最臭,两个人离开现场,拿到猪圈旁边去翻。

七叔自己接着剔排骨、旋肘子、割肉条,等到只剩下两扇软塌塌的猪肉身的时候,杀猪的活就接近尾声了。

这时候,一大盆猪血也蒸熟了。七叔把刀子洗干净,用刀子在猪血上划了十几刀,然后给帮忙杀猪的四个人每人留出一块猪血,其他全部分给围在一旁看热闹的大人娃娃们吃。看到红灿灿、香气四溢的猪血,娃娃们一个个眼睛里放光,更没有了往日的矜持,呼啦啦地围上来伸手就抓。七叔赶紧招呼:“别抢别抢,每人一小块。”“真香!真香!”

吃着热乎乎、香喷喷的猪血,平日里很少吃肉的娃娃们,一个个情不自禁,喜笑颜开。小时候许多娃娃喜欢看杀猪,实际上就是奔着这一块猪血去的。

生产队队长天录哥大步流星地走过来了,他一看猪杀得差不多了,就和七叔说:“七叔辛苦了,接着咱们就分肉吧。”七叔点点头说:“好吧,接着分肉!”天录哥就招呼我:“三娃,你把会计银生叫来,让他到会计室带上磅秤、账本。”一转身,又对在一旁围观的大人娃娃们说,“大家回家取家伙,准备分肉。”

围观的人群哗啦啦地散开了。

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好天气衬托着庄户人的好心情。辛苦了一年,要过年了,生产队要分年肉了,大人娃娃们一个个高兴异常,一边大声招呼着左邻右舍:“生产队杀猪了,分年肉了!”一边大步流星地跑回家,提笼笼,端面盆,去生产队分年肉。

迎先人

鞭炮声声,迎接先人。

——陕西关中民谣

在老家农村,迎先人回家过年,是腊月二十三祭灶以后、大年初一之前一项最为隆重的年俗礼仪。

大年三十下午,由家里的长子或者长孙带领,十三岁以上的男丁都参加,带上表纸,来到先祖墓地,按照先祖们的辈分位次大小,把先人们一个个请上,迎先人回家过年。

在我的记忆中,迎先人回家过年,通常是在家里卫生打扫干净、供奉先人的祭品准备停当、一家人的过年吃喝拾掇完毕之后,再去迎接先人回家。

正如关中民谣中说的那样:“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打白酒,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过年了,摆在庄户人面前的事情事无巨细、千头万绪,需要全家人一项一项地去准备,一件一件地去落实。

几天下来,大人们一个个忙得晕头转向,不亦乐乎,却让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在此期间,男人们的任务除了打扫卫生,就是赶集跟会,买这买那。爹和大哥忙着往法门、青化街里跑,从集市上请来与庄户人生活有关的各路神符,还要买年画、买窗花、买鞭炮、买蜡烛、买香、买表纸,买过年需要给娃娃们添置的新衣、新帽、新鞋、新头巾等。

女人们从早到晚不离厨房,天天围着锅台转,煮肉、炖鸡、择菜、燣臊子,发面、蒸馍、蒸包子、切肉片、炖豆腐,准备供奉祖先神灵的各种祭品,还有一家人过年吃的各种食品菜肴。光是各种各样的包子、馍馍,娘和嫂子、三妹就蒸了一大瓮,足够过年期间走亲访友、招待客人和一家人自己吃。

眼瞅着过年的东西准备得差不多了,腊月二十九晚上,借着一家人吃饭的工夫,爹安排了大年三十这一天需要做好的事情:再打扫一次卫生。关中农村过年有讲究,过年头三天不动扫帚,不朝外倒垃圾,怕把家里的财运扫走了,把福气倒掉了,因此大年三十之前必须再搞一次卫生。贴对联、贴年画;糊窗纸、贴窗花;擦洗房子里的箱子、柜子、桌子。只有万事俱备,才去祖坟迎接先人。

娘补充说,你爷弹嫌大,院子要扫干净,防止他一进家门又指手画脚地挑毛病。听了爹娘的一番话,我有点感动,把日夜思念的先人们请回家,和和美美地团聚过年,该是一件多么温馨和富有人情味的事情!

一觉醒来,已经是大年三十的早晨。大哥急急忙忙爬起来,拿上扫帚,认认真真地清扫院前院后、屋里屋外。我也拿一把扫帚,帮着大哥一起扫。庄户人整天和黄土地、土坷垃打交道,农村最大特点就是土大灰大,加上过年准备肉食菜肴,有不少废弃物,虽然腊月二十三之前刚刚扫过舍,一个多星期时间,家里又积攒了一些灰尘和垃圾。大哥和爹忙活了大半天,家里干净多了,清爽多了。接下来,我磨墨,大哥裁纸,开始写对联、贴对联。大哥的毛笔字写得好,大门口的对联大,土地爷、井神爷、仓神爷、灶王爷的对联小,我按照大哥的要求负责裁纸,对联由大哥统一写。写完对联,我跟着大哥里里外外地贴对联、贴神仙,请各路神仙各就各位。娘和嫂子、三妹把家里的年画、窗花贴好了,室内擦洗得也差不多了,迎接先人回家过年的一切准备基本就绪。

下午4点,爹和大哥在堂屋里摆好供桌、香炉,然后一起去坟里请爸爷爸婆、爷和婆回家过年。

爹端着盘,放上香、黄表纸等祭品,走在前面,大哥紧随其后,我年龄小,不够格,跟在后头纯粹是滥竽充数,凑热闹。到了村子南边何家庵那块坟地里,分别在爸爷、爸婆和爷、婆的坟前烧一沓纸,点上香,嘴里念念有词地说:“过年啦,家里打摭好了,吃喝拾掇好了,请你们回家过年!”回到家里,爹在供桌上摆放好爸爷、爸婆和爷、婆的牌位,娘和嫂子端来四碗五花肉片、四盘献祭,把香炉摆在爸爷、爸婆和爷爷、婆的牌位中间,两边点上蜡烛。这时候大哥在大门外面放起了鞭炮,用鞭炮声告知街坊四邻,我家把先人迎回家啦!

接下来是祭祖。爹是长辈,爹先祭拜,爹在爸爷、爸婆和爷、婆的牌位前跪下来,连磕三个头,烧一沓纸,起身进三炷香,作三个揖。然后轮到大哥和我,按照老家规矩,平辈人可以同时祭拜。我站在大哥旁边,学着大哥的样子,按照爹祭拜先人的流程,磕三个头,烧一沓纸,进三炷香,作三个揖。祭拜仪式就算结束。

那时候我虽然小,心里却明白,在农村跪下身子磕头、站起身来作揖,是最为隆重的礼节,体现了晚辈对先祖发自内心的崇拜和敬仰。

整个过年期间,无论是家里头待客,还是自家人吃饭,每顿饭做好了,头一件事是给先人的牌位前泼汤,然后一家人和客人才能吃饭。

还要及时接续香炉里的香,一天到晚供桌前都是香火不断、烟雾缭绕,表示一家人对先人的尊敬。这些事情,大哥最上心,干得多,我只是个辅助。

过年期间,一家人好吃好喝,时间过得也快,不知不觉就到了大年十五。天快黑的时候,爹和大哥又端上盘,搁上纸和香,挑上红灯笼,把先人们从堂屋领出门,一起送到墓地里。点上灯笼挂在墓地的柏树上,在爸爷、爸婆、爷和婆的坟头压张纸,在坟前插上三炷香,意味着把先人送回墓地。

一年又一年地迎接先人们回家过年,让我从小就感受到了陕西关中西府农村朴实厚重、富有人情味的过年礼仪和年俗文化,明白了三千年来西周文明始终在传承和影响着家乡的一代又一代人,懂得了庄户人通过上述礼仪慎终追远、缅怀先辈、感恩祖先、祈求先祖保佑的丰富内涵,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穿越时空的力量和绵延千年的感染力。

过年

娃娃伙爱过年,大人嫌费钱,老汉老婆嫌泼烦。

——陕西关中民谣

小时候,我是听着、唱着这首关中民谣长大的。它朗朗上口,好听好记,真实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关中农村不同人群在过年问题上的真实心态。

在我刚刚记事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就三四年时间,国家一穷二白,中国西部农村的生活更是一贫如洗。一年到头,庄户人忙忙碌碌就为两件事:有饭吃,有衣服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