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相互拥挤,踩踏,试图寻找一条生路,却发现自已已被团团包围,无处可逃。
杨端和却没有丝毫慌乱,他骑在高头大马上,挺直腰杆,大声呼喊:
“将士们,不要慌!听我指挥,突围!”
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在战场上回荡,给慌乱的士兵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在杨端和的指挥下,秦军凭借强悍的武力,朝着包围圈的薄弱处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
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不顾生死地向前冲去,每一次冲锋都伴随着鲜血和死亡,但他们没有退缩,依旧顽强地战斗着。
杨端和挥舞着长枪,身先士卒,带领着士兵们一次次冲向敌人,他的身影在战场上格外醒目,成为了秦军士兵们心中的希望。
经过一番激烈拼杀,杨端和终于带领部分军队突出重围,逃到一处矮山坡上。
他顾不上疲惫和伤痛,迅速指挥士兵砍伐树木,制作简易拒马,设置营地。
待营地设防完毕,杨端和回头望去,只见远处战场上尸横遍野,再得知秦军死伤惨重,心中满是悲愤。他深知自已陷入绝境,唯一的希望就是向嬴恪求救。
于是,他立刻让人拿来一个鸟笼,只见里面放着数十只长相奇怪的鸟,他迅速写下6封求援信,将自已的困境详细写明后,放飞了全部的这些怪鸟。
那些怪鸟们扑闪着翅膀,向四周飞去,其中几只朝着嬴恪所在的方向奋力飞去。
这些怪鸟是秦军特有的信鸟,它们经过特殊训练,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目标,传递重要的信息。
此时天色渐晚,在赵军的中军大帐内,烛火剧烈摇曳,昏黄的光在帐壁上投下重重暗影,映照着李牧紧锁的眉头。
他紧盯着巨大的军事地图,手中令旗在黑虎谷、秦军营地等关键位置间快速移动,脑海中不断推演作战计划,不放过任何细节和变数。
地图上用不同颜色的标记标注着双方的兵力部署和可能的行动路线,李牧的目光在上面来回扫视,试图找出秦军的弱点和自已计划中的漏洞。
“将军,此次虽成功引诱杨端和进入包围圈,但秦军主帅定会派兵救援,我们必须早做打算。”
一名副将神色焦急,上前一步说着,他脸上写满了忧虑,因为他深知嬴恪的智谋和秦军的实力,担心这场战争会出现变数。
李牧微微点头,目光仍在地图上,沉声道:“我正为此事思索。嬴恪此人战场布局千奇百怪,但我猜测,若他派兵救援,大概率会兵分两路,一路正面吸引我军主力,另一路则绕道偷袭。”
李牧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他对嬴恪的了解让他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对方的行动策略。
一位中年将军抱拳上前,急切地提议:“将军,不如趁此机会,下令将杨端和带领的南路大军一网打尽,迟则生变。先断秦军一臂,再考虑其他两路大军。”
中年将军的眼中闪烁着急切的光芒,他渴望在这场战争中立下大功,为赵国的胜利贡献力量。
李牧轻轻摇头,神色沉稳地分析道:“不可。我们若全力围攻杨端和,嬴恪定会察觉,他很可能会改变战略,直接率领中路大军猛攻邯郸,这样对我们极为不利。”
“我们要将计就计,对杨端和围而不攻,引诱嬴恪分兵救援,然后集中兵力攻击来援的秦军,逐个击破。”
李牧的眼神中透露出自信和智慧,他的计划看似冒险,却充满了对局势的精准把握。
这时,一位年轻将领抱拳急切说道:“那我们不如在秦军救援的必经之路上设下重兵,先将其一路援军一举歼灭,再集中兵力对付绕道的那路秦国援兵。”
李牧耐心地解释道:“此计看似可行,实则不然。如此一来,虽能消灭正面救援之敌,但绕道的秦军便会趁虚而入,打乱我们的部署。”
“我们要让秦军以为有机可乘,一步步落入我们的圈套。”
李牧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他的解释让将领们纷纷点头,对他的谋略更加钦佩。
李牧顿了顿,扫视众将领,接着说:“传我将令,先补齐钱进那两万骑兵,让他率领两万骑兵在正面救援的秦军必经之路,佯装布下重兵埋伏,旗帜鲜明,锣鼓喧天,营造出赵军主力在此严阵以待的假象。”
“待秦军主力抵达,稍作抵抗便佯装败退,引他们深入,我们再来一次引君入瓮。”
“孙涛,你率4万步兵在钱进败退路线两侧山林设下伏兵,待秦军追击钱进时,从侧翼杀出,切断他们的退路,将其分割包围。至于那绕道而行的秦军,我料他们定会取道落凤坡,然后从左侧攻击你们。”
“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在落凤坡设伏,待他们进入峡谷,便截断谷口,来个瓮中捉鳖。”
李牧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和果断,他的每一个命令都清晰而明确,让将领们对接下来的战斗充满了信心。
众将领听后,纷纷点头称赞,眼中满是敬佩,他们深知,李牧的这一计划环环相扣,精妙绝伦,充分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李牧安排妥当后,赵军迅速行动起来,一场针对嬴恪救援计划的反制行动悄然展开,只等秦军自投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