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小说网

书朋小说网>李清照的资料 > 改嫁风波(第1页)

改嫁风波(第1页)

一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作者林升,生平不详,作品也不多,唯有这首《题临安邸》因为切中时弊,沉郁讽刺,遂得流传千古。

杭州作为南宋偏安的临时都城,名为“临安”,听起来好生应景。这使得很多人误会临安是宋高宗定都杭州时取的新名字。

事实上,“临安”原本就是杭州的一个县,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将临安定为府名,升杭州为“临安府”。

终南宋一朝,杭州都只是“临安”,皇上的“行在”,而从未真正称为京都,因为宋之都城,永远是汴州开封。

但是宋高宗一路逃亡,稍作安稳便即昏醉,文恬武嬉,完全没有北伐回銮的迹象,由不得有志之士戟指怒骂,质问一句:昏君,你可是忘记了“靖康之耻”,“直把杭州作汴州”了?

赵构最终选择杭州为都城,也是有过周密的考虑的,例如江南有利防卫而且方便逃跑,它离长江有一段距离,却又靠近钱塘江,如果金军再来,赵构也有时间越过钱塘江继续逃跑,接着回海上漂泊放橘灯去;而且杭州经过历代发展,早已成为南方著名的经济文化中心,丰富的天然物资与快速的漕运,让饱经流离的赵构来到天堂就不想走。

杭州号武林,又名钱塘、胥山,隋朝创立此郡,后由“陌上花开缓缓归”的吴越王钱定为都城,下辖两浙十三州。钱镠王共在位四十一年,造坝开田,发展经济,使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

白居易做过杭州“市长”,曾回忆说:“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柳永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苏东坡更是在望湖楼上接连醉书五首,声称:“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他们都想在杭州赖着不走,赵构也想。

因此,绍兴二年(1132年)春,宋高宗从绍兴回到了临安。

不久,李清照也追随着弟弟李迒和帝驾来到临安,同年,传出改嫁风言。

传闻大意是:赵明诚过世后,李清照带着大批图书文物辗转江南,颠沛流离,痛苦不堪。在杭州时,她通过弟弟结识了比她小二十多岁的张汝舟,被其花言巧语所惑,闪婚下嫁。但是张汝舟娶她是因为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婚后发现传说中的倾城文物所剩无几,而且李清照还不肯给他,不禁大失所望,遂对李清照拳打脚踢施以家暴。李清照在忍无可忍之下,便向官府告发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虚报参加科举考试次数以获取官职),遂于九月离异。

宋朝对于多次应试不中的举子,予以特别关照。宋太祖曾诏赐连续参加十五次以上科举考试而没被录取的一百零六人以本科出身,宋太宗亦曾诏连续参加十次以上考试而没被录取的一百八十人并赐出身。后来凡在省试中多次落第的人,都须另立名册,由地方呈报朝廷,量情赐以官职。张汝舟就有可能是因为虚报考试次数而得官的。

打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得允准离婚。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即便情况属实也要坐牢,幸得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大力营救,李清照只关押了九天即得获释。

最早记载这一事件的,是宋人赵彦的《云麓漫钞》。其中存有李清照的一封写给綦崇礼的感谢信《上内翰綦公启》,其中有“忍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等语。

这段轶闻,被后人著作引用了七八次之多,包括著名史家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李清照改嫁张汝舟事遂成定案。大名鼎鼎的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可见一斑:“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才。’传者无不笑之。”

讥笑之声溢于纸上,胡仔是有多么高兴一个才女落魄了?

真正令人讥笑的,不是李清照的晚景凄凉,而是品格卑下者嫉恨一个才女盛名的扭曲心态吧。

其实,在宋朝,妇女改嫁算不得失节败行的过错,离婚也是常有之事。但是将李清照与张汝舟联系起来,还是让人难以接受,因此我对此事始终持疑。

一则故事发生在绍兴二年(1132年)的杭州,这一年李清照四十九岁,漂泊徙倚,辗转各地,几乎在一个地方待不到几个月。宋高宗正月抵达临安,李清照是后来追到的,而九月已经离婚。半年间,从相识到结婚,从家暴到离婚,从诉讼到结案,闪婚再闪离,是不是太快了点儿?

而且李清照年已半百,久病缠身,作为一个成熟理性的女子,她有什么理由选择比自己小二十岁的张汝舟,难道是为了老牛吃嫩草?说是生活所迫,那么她若嫁给一个有财有势的七旬老翁,或许还更让人容易相信些,因为乱世孤女的确需要一个可靠的臂膀来依傍,但是嫁个无财无权的浪荡子?李清照是过江的时候不小心脑子进水了吗?

二则《云麓漫钞》为杂言笔记,其中多讹传失实之处,不足为信。李清照的故事集闪婚、闪离、骗财、家暴、诉讼、名人而且是名女人于一体,很符合传奇小说的特征,却因为太过传奇而实在不像是真的。

而且《云麓漫钞》也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也罢,《苕溪渔隐丛话》也罢,虽然成书时间在李清照生前,但是刊印时间却全是在李清照过世很久之后。这些人没有一个与李清照有过交集,所录不过是道听途说、搜奇觅异,有何根据?

至于李清照或者赵明诚的近亲密友,则从未曾谈及再嫁事,尤其赵明诚表甥谢伋在《四六谈麈》中始终称李清照为“赵令人李”,如果李清照改嫁,谢伋怎会不知?

这之后,李清照与赵家亲戚一直保持往来,不但在落难时曾经前往金华投奔赵明诚之妹,晚年时更曾以命妇身份参加皇家宴会。若是改嫁,又如何以“赵令人李”的身份自居?

三则《上内翰綦公启》使用骈骊文,极尽矫揉造作之能事,词典堆砌,文辞矫饰。李清照以离异妇女、脱狱嫌犯之狼狈,乞恩致谢,用得着这样华丽修饰吗?

李清照传下的文章不多,除了《词论》外,完整的就只有《金石录后序》与《打马图序》,是她非常认真郑重的著作。平生信件无一留存,然而这封羞耻之至的私人信件倒是完整保留,这本身就值得怀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