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钰正在家等候皇帝赏官,这在整个大齐的读书人中并不罕见,但是在京中,世家子弟冗杂,一块招牌砸下来都能砸到五个世家子的京城,还在家中等候吏部任命的年轻人可不算常年。
世家子,一旦确定了从政,有了进士出身的第二天,恐怕家里就早早的给他安排好了出路,这就是百年世家和小姓之间的区别。
“哦?才十八?真是年轻有为啊。”宣明帝叹道。
十八岁的世家子是进士出身,并不稀奇,但是十八岁的小型之子有进士出身就让人有些意外了。
寒门小姓和世家子弟的区别往往是巨大的,这不是人生下来聪不聪明的区别,而是家族底蕴的差距。
都说百年世家、世家百年,这世家为何能流传百年而生生不息呢?
就是因为家族底蕴,一个家族的底蕴又是从何而来呢?这就要说道从古至今便一直受人珍惜的东西了——书籍。
书籍,就是知识,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世家藏书不知几何,就算一着不慎被满门抄斩,只要还有一个火种在,只要脑子里还装着知识,潜心读书,就能有一线希望将家族流传下去,从而慢慢发展,重新成为新的世家大族!
而寒门小姓,发展时间太短,往往家中只出过一两个官员,家族底蕴是不够的,这也就造成了,寒门子弟读书能读的就那么几本,书院里提供的也就那么几本,世家子弟一出生却有一屋子终生都难以看完的书在等着他们垂青,而寒门却只有那么几本。
这不可逆转的,就造成了世家子弟和寒门子弟眼界的差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大多数读书人都没有那个精力和时间去行万里路,包括世家子,而前者却又是寒门所渴望而不可及的东西。
久而久之世家和寒门的差距就渐渐拉开了,成为了如今的局面,虽不说天壤之别,却有常人难以跨越的鸿沟。
其实,从一开始,家族本没有世家和寒门之分,只因差距大了,称呼也就变了。
没有哪个寒门子弟能在皇上面前留下姓名的,早前,师尧也并不准备将师钰引荐给宣明帝,因为时机还不成熟,此时引荐,未免有野心膨胀、想要发展自身在朝堂上的势力的嫌疑,虽然她本来就有这个意思,但是却不适合过早的暴露给宣明帝。
然而,既然今天宣明帝主动问起,师尧不举荐自己的哥哥就显得太过愚笨了,“从小哥哥便非常疼爱妾,生母过世得早,小的时候妾却是娇宠着长大的,全靠哥哥在京中书院学习的时候还不忘回家照顾妾。”
这话说的不假,但是原主却是只有在师钰面前才像一个孩子,其他时候都显得十分的内向和成熟。
宣明帝捏捏师尧的脸,“也幸好你有一个好哥哥,不过,在书院读书还记挂着回家,竟如此用心不专?”他笑道,这话明显是逗她的。
谁知师尧急了眼,杏眼竟大着胆子瞪了他一眼,没有丝毫威慑力,反倒显得十分娇俏可爱,她说,“哥哥因小时候中毒,从小便请了武师傅在家中习武,读书也是专心致志,听书院的老师说,哥哥经常举一反三,说是文武双全也不为过,只不过······”她说着说着便有些哽咽,“只不过,遭了妾这个妹妹的拖累,当初要不是在春闱期间妾突然生了重病,哥哥为了照顾妾而错过了考试,恐怕早在十七岁的时候便考中了进士了······”
这也是真话,师尧没有半点蒙骗。
十七岁的进士,在整个大齐也是了不得了。
宣明帝笑着刮了刮她的鼻子,安慰道,“别哭,若是你哥哥真像你说的这么好,朕自然不会让他在家中等太久的,过几日,朕就送一则圣旨去师府怎么样?”
师尧破涕为笑,眼眸里是水洗过后的清澈,信赖的看着宣明帝,看得他心都快化了,“皇上,您真好。”
“你这个小没良心的,这个时候说朕好了是吧?刚才还瞪朕呢。”宣明帝记仇的秋后算账,一把将她拉到了自己的腿上。
原来,说话间,他们已经到了寝殿。
寝殿里燃烧着温暖的烛火,明亮的烛光由米白色的轻纱笼罩着,透出昏黄的光晕,都说灯下观美人,醉心矣,此情此景,酒不醉人人自醉。
师尧一个惊呼,小手便搂在了宣明帝的脖子上,两人暧昧的姿势,让宫人羞红了脸,青雉、常盛见状,对视一眼,极有默契的双双吩咐着宫人退了出去,整个寝殿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一男一女,孤男寡女,共处一室。
“皇上。”师尧呢喃,眼眸朦胧,脸蛋是胭脂色的红,在白嫩的肌肤上显得极为诱人。
宣明帝微微一笑,将师尧抱到了床上······
长夜漫漫,有诗云:“香汗湿罗衣,金钗敲玉枕。瑶池翻碧浪,红烛沐皇恩。”
情到浓处,师尧兴致正好,却听宣明帝说了一句话,让她瞬间清醒了过来。
他说,“中秋过后,你且让荣贵妃将你哥哥送到蜀州当州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