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着用不着……”周老太一个劲跟摆手,“小九照顾我不成问题,你家也一摊子的事呢,怎么好意思!”
“大奶奶你看你跟我还客气什么?这左邻右舍的,谁还能没个难处,要是哪天我遇着事了,您能搭把手的还能看着不管?”
自从周老太在杨七婶家边上盖了屋子,两家就走动频繁,平时有事也都互相照应着。
本来早上周老太是要跟自己一块赶集去的,离林滩镇有七八里地,全程都靠两条腿,他们前一天就约好了,起了个大早,谁知道没走多远周老太一个眼花就给摔了。
杨七婶是扶也扶不动,背也背不起,况且周老太也不让人动她,一动就没命的喊疼,杨七婶没撤只得去通知周立仁兄弟几个。
老大老二借了平车拉回周老太,老三去请村里的赤脚医生,老四去叫老五,之后就出现了早上的事。
杨七婶赶集是为了卖掉儿子昨天网回来的河蟹,这个季节的河蟹鲜美无比,有市无价。到了集市上,问的人络绎不绝。
可为了卖个好价钱,她愣是谈了十来笔才成交,完了在街上逛了一圈,买了些东西,回来的时候已经到了饭点,匆忙的做了午饭。
虽然吃饭的时候听儿子说了一嘴早上的事,知道留赵小九照顾周老太,等她抽出了空过去的时候远远就听见赵小九在哭。
周老太听了杨七婶的话感激一笑,抬手招呼道:“小九,搬凳子给你杨七婶坐!”
“哦哦……”赵玉霜一抹眼泪,弯腰搬起脚边的板凳,两步送到床边,“杨七婶您坐。”
“好好好。”杨七婶应声就坐了下来,看着赵玉霜不禁想到了新话题,“听说你家母猪生了?生了多少个?”
“十一个。”赵玉霜在衣服上擦了把手背上眼泪,收拾起情绪。
乡下人的全部生活不是地里就是家里,那个年代,最大的核心价值就是穿衣吃饭。吃饭靠土里,穿衣用度就得从别处想法子。一家一户都是口粮田,风调雨顺的还能吃个饱饭,要是遇上天公不作美,吃糠咽菜,甚至逃荒也都不稀奇!
倒是圈里牲口养的好还能贴补些家用,所以各家圈里有什么动静也颇受关注。
“这么多!”杨七婶眼睛发亮,“公的多母的多?”
赵玉霜眨了眨眼,她似乎并没有关注过这个问题,而且她根本不知道怎么看公母,只好实话实说,“我也不知道。”
杨七婶小小,觉得她不知道也正常,到底还是个孩子不会什么事都往心里记。
不过这小猪倒是抢手的很,不管是养年猪还是卖给屠户,或者留着繁衍,都能来钱。
“我家圈里的也养了半年了……也够着出栏了……”杨七婶盘算着要不要把圈里的那头买了,再买头小的养养,猪养的越大,吃的越多,负担也越重,反正圈里的也够出栏了。
只不过天越来越冷了,冬天的猪总不如春夏时节好养,这要是折了……
杨七婶想了想还是止住了念头,还是把圈里养到年来的稳妥,到时候也能卖个好价!
“那你可得早做打算,别让圈里空了!”
毕竟猪吃的是糠,长的是肉,只要不生病,一年下来也是稳赚不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