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负责做早饭的是梁玉杭,她按时起床,先将粥用吊锅熬上,再按人头数蒸红薯,这就是她们早上的早饭。
男知青那边负责做早饭的也起来了,他们用另一个锅灶,同样是稀粥红薯,只是份量要比女同志这边多一些。
宋芸算着时间从杂物间里出来,洗漱后拿着饭盒去盛饭,一进厨房就看见徐凤英正在挑拣着盆里蒸好的红薯,似乎是要挑个大的,可惜个头都差不多,最后挑了个看起来略大一些的红薯,嘴里嘀嘀咕咕的抱怨伙食太差之类。
见到宋芸进来,徐凤英翻了个白眼,端着饭盒站在灶边拿眼斜睨着宋芸,等宋芸刚盛完稀饭,她就啧啧声不停,大声嚷道:“我说宋知青,你一个人就吃这么多,剩下的人怎么办?做人不能太自私。”
正好有两个女知青拿着饭盒进来,一听这话,脸色一变,快步走过来,两人往宋芸饭盒里一看,大半盒米粥,红薯还没拿,再去看徐凤英的饭盒,就见徐凤英立即将盖子盖上。
宋芸不想惹事,只想低调,可奈何有人偏要招惹她,她可不是那种能受窝囊气的人。
手一伸,徐凤英按着饭盒盖子的手就被宋芸掀开,露出她饭盒里又满又稠的米粥,红薯也是最大个头的,相比宋芸碗里明显随便打的大半盒米粥,徐凤英的心眼真是又多又重。
宋芸冷嗤,“徐知青,你是怎么好意思说我自私的?咱俩究竟是谁自私?”
徐凤英一点不慌,她也冷嗤一声道:“我可比不上你,你刚刚可是已经吃了一盒,现在又来打第二盒,要不是我在这看着你,你指不定要将锅里的米粥全打到你自个碗里去。”
这睁眼说瞎话的本事,真是厉害。
一听徐凤英这话,两个女知青的脸色明显变了,她们目光善地盯向宋芸,“你怎么这么不要脸,大家都出一样份额的口粮,你却偷偷吃两份,拿我们当冤大头是吧?”
宋芸忍住想翻白眼的冲动,耐着性子说,“我刚在外面洗漱进来,前后不过几分钟,哪有时间多吃一碗,徐知青这么明显的转移矛盾,你们看不出来?”
徐凤英尖着嗓子喊,“你什么意思?说李知青和龚知青没脑子是吗?”
确实没脑子,但她说那话也没这意思,不过李知青和龚知青明显被徐凤英挑拨离间成功了,两人看着宋芸的眼神越发愤怒。
果然很蠢很没脑子。
这时又有两个女知青进来,她们是和徐凤英住一间屋子的,自然向着徐凤英,不问青红皂白就开始针对宋芸。
宋芸懒得浪费时间跟这些人去解释却吵闹,拿起一只红薯,淡淡道:“既然你们都不信我,觉得我是那样人品低劣的人,免得以后再有这样的事发生,我从今天中午开始,和你们分开吃,等下我会将我自已的口粮称了拿走,你们没意见吧?”
徐凤英当然没意见,她巴不得,立即同意。
其余女知青倒是有点犹豫,这样显得她们在排挤欺负人,但宋芸没等她们表态,直接走了。本就是通知她们一声,又不是征求她们的意见。
自已一个人吃,想吃什么吃什么,不知道有多爽。
每天早上稀粥配红薯,她早就吃够了,一点都不顶饿。
她的饭量原本就比一般女同志要大,每天十点就饿得前胸贴后背,只能偷偷往嘴里塞巧克力和饼干,之前在港城囤的巧克力和饼干单这几天就消耗了不少。
宋芸回自已屋里吃早饭,梁玉杭是最后一个打饭的,打到碗里的饭和平日差别不大,拿了红薯出去吃时,听同屋的龚知青说了刚刚发生的事。
梁玉杭脸色一下就沉了,她将自已的饭盒往桌子中间一推,“你们自已看,我是最后一个打饭的,跟平日的差不多,要是宋知青真多吃了一碗,我还有得吃吗?你们说话做事就不先想想?”
龚知青和李知青立即看向徐凤英。
徐凤英一脸无辜,“我看她在厨房里鬼鬼祟祟的,以为她偷吃了嘛,她自已又不解释,怪不着我。”
梁玉杭只觉心累,跟徐凤英这样一身八百个鬼心眼的人在一起,真不知道哪天也会被她坑了。
身为小队长,她觉得吃完饭去做做宋芸的思想工作。
结果等她吃完时,宋芸已经把属于自已的那一份口粮称出来带走了,一副不想挨你们一丁点的意思。
想到徐凤英,梁玉杭劝说的话到了嘴边又咽回去了,要是换成她,她也不愿意挨着这样的人。
于是梁玉杭说,“宋知青,早上的事我们都弄清楚了,是我们冤枉了你,我向你道歉。”
宋芸心里对梁玉杭的印象还是可以的,至少身为女知青这边的小队长,她还算是称职的。
“搞清楚就好,不用道歉,我自已一个人吃也挺好的。”宋芸说。
梁玉杭当然知道一个人吃好,要不是她担着小队长的职责,她也想一个人吃。
早上的时间并不宽裕,说了几句话后,大家伙一起去上工了。
宋芸今天早早把活干完,然后去帮村里最爱多管闲事,嘴又最碎的刘婶干活,她也有理由,前儿刘婶给了她一根自家种的黄瓜,她没东西给刘婶吃,就帮她干点力所能及的活。
刘婶给宋芸黄瓜吃,当然不是平白无故给的,她是瞧这宋知青老实巴交又勤快,想弄回家里当儿媳妇,她那一根筋的儿子二十五了都没讨上媳妇,她心里哪能不着急,村里的姑娘讨不着,城里来的知青不搭理她,这个宋知青看起来和别的知青不太一样,老实巴交的,干活也利索,一看就是能吃苦的,身条也好,长相也不差,就是黑了点,不过没事,关了灯不都一样。
于是刘婶热情的拉着宋芸说话,宋芸话很少,主要是听刘婶说,但她擅长引导话题,起个头,刘婶就能芭啦芭啦说个不停,把她想听的,想知道的,都一股脑自已说出来了。
她说陈平三一家懒货,三天两头喊病不上工,一个月要去县城治病七八回。
她说陈大东的老娘是个病秧子,也是一个月要去县城治病七八回,也不知道治病的钱哪来的,真能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