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时候,韩肖将东滨里面关键的建筑物,全都安排在了海边。
一是因为这里是大后方,而是因为那个时候,韩肖不能确定自己什么时候会暴露,而东滨那个时候,手里的兵力最多抵抗半天。
对于当时的东滨来说,多抵挡半天,即便突围,最多不过几十里地,和没跑没什么区别。
海外逃亡的计划,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准备了。
直到后来,东滨逐渐扩建,而东滨的陆军战斗力逐渐得到了提升,手里也渐渐有了和秦国短兵相接的实力,再加上距离始皇死亡的时间点越来越近。
韩肖这才逐渐将中心转移到内陆。
政爷和老蒙当然不知道这些,他们只当这是韩肖为部队专门建立的医疗机构。
秦国也有相应的设施。
这个年代,士兵伤亡很大,训练的时候由于设备不完善,有的时候甚至会在营内出现死伤,军医也就应运而生。
但是说到底,这个年代的医疗手段还是不够完善,这样做最然能够减低士兵训练时的死伤,但是效率还是比较低下,再加上士兵的伤口很容易感染,军医的存在也只不过是起到慰忌作用。
毕竟中医大多时候,都是依靠药性激发人的潜能,或者是调理身体的阴阳五行平衡,恢复周期较长,很多时候无法让士兵静养,只是治标不治本罢了。
但是韩肖这里,却不太一样。
虽然外科手术一直被称之为:哪疼切那,到那时不得不说,对于士兵来说,这样的治疗,能够最大的保证士兵的战斗力。
同时,韩肖将一个小队分为三十人,而不是后世的五到十人,单纯是因为这个年代,更多的时候还是白刃战。
远程的时候用弓箭,近战就是一群人拿着片儿砍上去打,侦察手段也极其有限。
如果说几千人几百人容易被发现,但是几十人的小队,在现有的侦察手段面前,真的可以说是开了隐身术。
而相应的,几十人组成的小队,只需要三五支汇聚在一起,就能够组成一支初具战斗力的部队。
这些人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三千人,就是三百个小队。
虽然不是每一个小队都是百夫长这样的级别。
但是每只小队都被韩肖派出去执行过一些清理任务。
天下虽然统一,但是很多散兵游勇都在山林里面汇聚起来,形成了一支支山匪。
不夸张地说,海拔几十米,一百米的山包上就有一支山匪。
多的几十人,少的可能只有十几个人。
这些全都被韩肖当作了练兵的工具。
一来是好对付,二来就是他们对于东滨的存在始终是一个威胁。
而最后一条,就是:一旦天下大乱,这些人很可能会被莫名其妙的聚集起来,或者是形成一股统一的力量,到时候东滨的第一仗就要和这些人打。
打赢了没啥意义,这些人捆在一起榨成油都不如东滨的十分之一,打输了就各自回家过年,最关键的就是这些人毫无利用价值。
你还能指望一群逃兵到了你手底下就变得骁勇善战?十分忠诚?
韩肖可不这么认为,这些人逃过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食之无味,弃之一点都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