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小说网

书朋小说网>什么是宋词三百首 > 第17章(第4页)

第17章(第4页)

【注释】

①这首词的来历:《宣和遗事》载,宋徽宗宣和年间,适逢元宵佳节,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常。皇帝特准京师官宦之家的女子进宫观灯,并各赐御酒一杯,不料一女子饮酒之后将一御制金杯装在怀中,被宫中卫士发现,押到皇帝面前听候发落。这女子也不辩白,只索笔墨挥笔写下了这首《鹧鸪天》。徽宗读罢此词,将金杯赏给她,并派卫士送她回家。

②蓬壶: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③端门:宫廷的正门。

④翁姑:指公婆。

【简说】

这首词写得活泼、清新,颇有谑趣。常以词林逸事流传。上片写上元观灯盛景及家人离散的原因。“月满蓬壶灿烂灯”概括了灯会华丽辉煌之盛。“贪看”、不觉”句,天真率直地写出了与丈夫因观灯而走散的事实。下片写窃杯的原因。天快亮了,皇恩赐酒,“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一个难得出门,贪看热闹,又恐公婆斥责的聪明少妇跃然纸上。这首词语言朴素通俗,近于口语。但因内容与措词的巧妙,使得它免于俚俗之讥,得以久传。这正谓“经意而不经意”,“不经意而经意”之作了。无怪乎徽宗皇帝看了此词,不仅没有责罚她,反而将金杯送给了她,并派卫士送她回家呢。赵桓(一首)

赵桓(1100——1156),即宋钦宗,北宋皇帝,徽宗之子。宣和七年(1125)金兵大举进犯中原,赵桓接受父亲徽宗的**,改元靖康,在位一年零四个月。靖康二年(1127)金兵再度南下,攻破汴京,赵桓与其父徽宗一同被俘北遣,被金人押至五国城(黑龙江依兰),后死于是地。

眼儿媚

宸传四百旧京华①,仁孝自名家。一旦奸邪,倾天坼地③,忍听琶③。如今塞外多离索④,迤逦远胡沙⑤。家邦万里,伶仃父子⑥,向晓霜花。

【注释】

①宸传四百:指皇家四百口子孙。宸,屋霤,指帝王宫殿,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

②倾天坼地:天翻地裂惧,开裂。

③:弹奏。

④离索:离群索居。

⑤迤逦:曲折连绵。

⑥伶仃:孤独,无依靠。

【简说】

关于这首词,有这样的记载:徽、钦二帝被俘北狩途中,同行的只有郑皇后(徽宗之妻、钦宗之母)。三人一日步行五、六十里,在严寒的冬天仍穿着单薄的衣衫,几次死而复生,被折磨得黑瘦如鬼,一日晚间,三人露宿在树林中,一旁监护的金兵吹起羌笛,其声呜咽悲凉。徽宗赵佶辗转难眠,触景生情,作《眼儿媚》词:“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并当即念与赵桓听,还让赵桓和作一首,于是赵桓写下了这首《眼儿媚》。读后,父子二人和郑皇后相对大哭一场。

词的上片写亡国之痛,对奸佞误国的怨愤之情溢于言表,对家亡国破流露出深深的痛惜。下片则极写孤独之苦,用“离索”、“伶仃”表现父子二人孤独无依,切盼援救的迫切心情。纵观全词,作者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把自己的复杂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读后不能不产生深切的同情。周紫芝(二首)

周紫芝,宇少隐,宣城(今安徽县名)人,生卒年不详。高宗绍兴十七年为枢密院编修官。自号竹坡居士。有《竹坡诗话》。

鹧鸪天

一点残红①欲尽时。乍凉②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③,叶叶声声是别离。调④宝瑟,拨金猊⑤。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⑥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注释】

①残红:指将熄灭的灯焰。

②乍凉:天气骤然凉下来。

③三更雨: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④调:抚弄乐器。

⑤金猊(ní尼):狮形的铜制香炉。这句是指拨去炉灰。

⑥西楼:作者住处。

【简说

毛晋说:“紫芝尝评王次卿诗云:‘如江平风霁,微波不兴,而汹涌之势,澎湃之声,固已隐然在其中’。其词约略似之。”从本词来看,先是写秋夜卧听三更梧桐雨,叶叶声声都象在诉述离情。继而回想当时对坐调瑟、同唱小词的柔情密意,末两句写风雨之夜、垂泪忆当年的感慨,则显得心潮汹涌,愁思难平。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