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胜看了不知多久后,才终于恋恋不舍的推门出去,让人将今晚写好的稿子送去青山书肆。
看着那远去的黑影,秦胜眼底闪过复杂的情绪。
今夜的内容很是出乎他的预料,不只是他,接下来将会给整个朝堂,甚至是整个大顺带来不同寻常的影响。
尤其是皇上。
大顺的情况其实并没有比魏国好上多少,魏国只有上将军庞涓,大顺也只有秦家。
武将青黄不接这点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显现出来了,可这么多年过去,大顺也没有出来两个能与秦家比肩的将领。
偶有几个能力出众的也远远达不到秦家人的水平。
这也是为什么历任皇帝都对秦家又爱又恨的原因。
想彻底拔除秦家,却又不敢。
今日的话本子送到皇上桌案上,看到魏国的结局,也不知皇上会作何感想。
秦胜转身回了房间,躺在软榻上睡了下来。
秦国公府除了偶尔几个院子还亮着烛火外,其他院子都彻底陷入了沉寂。
而青山书肆的掌柜在话本子送来的第一时间就吩咐人立刻刻字了。
这已经成为青山书肆的常态,夜夜如此,导致书肆好多人黑白颠倒。
大家伙连夜赶工,紧赶慢赶,才总算是在鸡鸣响起时分将足够多的话本子放在了书肆的书架上,又紧急拓印了下一批送往其他地方。
而在放上去的第一时间,这书又立刻被人买走送到了皇上的桌案上。
皇上下了早朝看到最新出炉的话本子打开看了起来。
他好像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节奏。
上朝,退朝,看话本子,思考,批奏折,找人商议事情,处理国事,询问国情。
他觉得他很忙,每日都起的很早,睡得很晚。
勤奋上他绝对不比先皇差,甚至领先不少。
但大顺就是这样一直不温不火的,起不来,军队起不来,国力也起不来,让他很是怀疑自已这么做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皇上在这样的自我怀疑里打开了《大秦帝国》,看了起来。
然后便看到了邹忌与齐威王的那番对话。
还有齐威王的传世名言: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这让他很是震惊。
大臣也就算了,他作为国君,居然允许百姓到他面前说他的过错……
不仅不责罚,反而还要大大的赏。
这让皇上感到前所未有的惶恐,外边的皇帝……都已经做到这个地步了吗?
谦逊至此,就不怕史书上记下来什么不好的言论影响自已的名声?
他又突然想起了秦孝公,刚认识卫鞅不久的时候卫鞅其实也有说到过这方面的问题,秦孝公的回答是什么?
他说一国之君听任国亡民丧,不处理国事解决问题却去琢磨自已的虚名,沽名钓誉,这是为君之道?治国之道?
历史上那么多的明君之所以青史留名,更多的是在于他们有头脑,肯吃苦,善于思考。
而不是琢磨自已到底要怎么做才能青史留名。
若将所有心思都放在琢磨自已如何留名上,与那些沽名钓誉之辈又有何不同?
皇上坐在桌案后久久没有回过神来,手里一直拿着《大秦帝国》最新的话本子,用力到纸上都出现了深深的褶皱,险些被他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