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小说网

书朋小说网>医案解读 > 第552章 中医药调理多骨疽(第1页)

第552章 中医药调理多骨疽(第1页)

多骨疽

[病案]苏某,一个17岁的男孩,在1977年5月15日前来就诊。他一直以来身体都比较虚弱,但在两年前的夏天,他在一次长跑之后去江中游泳,不幸将左腿胫骨部撞到船沿上,剧痛难忍。两天后,他的左腿胫骨部开始红肿,疼痛彻骨。他随后在当地医院接受了治疗,但用了抗生素和中草药治疗后,病情并未好转,反而日益严重。

1976年11月,他被送往成都某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骨癌并发败血症”。尽管他四处求医,但病情并未得到缓解,反而日益加重。检查发现,他的左膝关节下三寸至内踝上方之胫骨部,皮肤肌肉组织及骨质均呈黑色浸润性溃疡及坏死。此外,他还存在12处大小不等的瘘管,其中最大者约3×3厘米,最小者约0。5×0。5厘米。在窦口处,流出稀薄、臭秽的清黄水,按压一处则数处窦口渗液绵绵。

他的胫骨显露,呈病理性骨折,并可见鳞岩状死骨数块。患部持续疼痛,阵发加剧。此外,他还出现了纳呆便溏、心悸气短、面晦神萎、形容枯槁、声低息微等症状。舌质淡紫、舌体微胖,两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而涩。

[治则]补气和血,解毒化腐。

[方药]党参30克,黄芪30克,山药20克,白芍20克,当归2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天丁10克,甲珠20克,牛膝10克,桂枝10克,陈木瓜10克,甘草10克。并加十全大补丸每次1丸,每日3次。局部用桉树叶、桃树叶(鲜者)各60克煎水,趁热浸泡薰洗患部,至脓痂松软后,用盐水清洗瘘管,拔除将脱之部分死骨。同时配合针灸治疗:足三里、三阴交、环跳、阳陵泉、肾俞、膝眼等穴,并取患肢健侧近端压痛明显处(阿是穴)针之以止痛。针灸后以去腐生肌药条①插入瘘管内,每日1~2次。并用蒜泥敷患处,隔蒜温灸一小时,每日1次。经上述治疗一月后,疼痛逐日减轻,患部皮肉由黑变红,脓水大减,死骨渐除,瘘管内新肉滋生,精神、食欲好转。仍按以上方法治疗,并外敷生肌收口丹②于患处(有残存死骨处不敷)。二月后瘘管逐渐愈合(由12处减为3处),死骨除完,可以自行走动,精神、食欲一如常人。即以下方继续调治:当归20克,川芎10克,黄芪30克,杜仲24克,续断24克,熟地24克,天丁10克,甲珠10克,银花20克,连翘15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黄柏10克,牛膝15克,陈木瓜10克,甘草10克。5剂合研为散剂,每用一汤匙,白酒冲服,1日3次。治疗四月后复诊。患部除残留疤痕外,已不疼痛,亦无其他后遗症,并于当年参加工作。随访至今已五年左右未见复发,且能参加篮球运动。

注:①去腐生肌药条(自拟习用方):草血竭30克,枯矾30克,硫黄30克,信石9克,龙骨30克,冰片9克,硼砂9克。共研极细末,用消毒蒸馏水拌和,搓成粗细不等之药条,阴干后,贮于广口瓶内备用。②生肌收口丹(自拟习用方):龙骨30克,象皮15克,乌贼骨30克,血余炭15克,草血竭30克。共研极细末,贮瓶中备用。

[评析]多骨疽属于祖国医学的附骨疽范畴,古代医学典籍《灵枢·痈疽篇》对附骨疽的描述非常详尽。文中提到,这种病症多发于大腿和胫部,名为股陉疽。其症状并不十分明显,但痈脓却深入骨骼。同时,《灵枢·痈疽篇》对“疽”的定义也作了详细阐述:“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骨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下,痈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

《千金方》也提到,这种病症因患者体内正气不足,加之疲劳过度,以致在冷水中沐浴时寒湿邪气乘虚入侵。寒气侵入经脉,导致气血瘀滞,经络瘀滞加重,久病化腐。初时伤及皮肤肌肉,逐渐波及筋骨。根据医经所述,寒气化热,热盛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

肌肉与脾脏息息相关,筋骨与肝脏和肾脏息息相关。若脾肾虚弱,化源不足,则心肺无养分,肝脏无藏物。治疗的关键在于正气内虚,内致湿毒侵袭。治病求本,始终抓住“正虚”这个根本,以固本托邪为大法。治疗初期,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以扶正为主,同时活血通络,解毒化腐,再辅以针灸通经脉,调和气血,隔蒜温灸以取陷骨,并使用局部清刨等方法以祛腐生新。

经过这种综合治疗方法,将近半年后,患者终于摆脱了沉疴,重获健康。此案例再次证明,中医在治疗多骨疽这类病症时具有很高的疗效。

喜欢每日医案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每日医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