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白!你这对联,言辞犀利,暗藏机锋,究竟是何用意?!难道是对我朝朝政有所非议?!”
裁判席上,一名翰林猛然拍案而起,声色俱厉地质问着。他的眉头紧蹙,显然对李昊白所撰写的对联感到极为不悦,其中蕴含的弦外之音,老奸巨猾的他们如何能够听不出来?
李昊白轻轻瞥了一眼这位愤怒的老翰林,心中不由得泛起一丝冷笑。
“小子哪敢非议朝政?只是我祖父常教导我们,天下安危,唯在为政善恶。”
此话一出,裁判席上众人皆面露愕然之色。
“天下安危,唯在为政善恶……这话听上去耳熟呢……”
“你!你是李权那老匹夫的子孙!”
终于像是想起来什么一般,其中一人惊呼道,直指李昊白。
哼,看来这里也少不了熟人了。
这些老匹夫的反应,正是他事先所预料到的“对号入座”。
显然,自已的对联已经触及了这些守旧老臣们的痛处,才会使得他们如此失态。
李昊白深知,这些老臣们之所以如此激动,全然是因为他的对联中所言,与他们现实中的昏聩作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平朝朝堂之中,往日的兵锋不再,也没人再敢去恢复旧日那如此庞大规模的野战军,满朝的文武百官,如今大多都是守成之辈。
他们只想着如何守住高祖、太宗皇帝所留下的基业,而对于外围那些虎视眈眈的强敌,诸如臧雄,狄胡一类,却早已感到力不从心。
也因此,像李昊白祖父二代荥侯李权和淳于曦的祖父淳于羡这样激进的削藩派和改制派,在朝堂整体趋于保守的形势下,只有被左迁和罢官的份。
在这样的收缩局面下,平朝上层的蛋糕自然逐渐被做小,而那些士人们想要出人头地,,从中分得一杯羹,变得越来越难。
回想起天祚年间,科举与制举原本是为了选拔人才而设立的盛事与德政,然而,却因为“不糊名”这一巨大的漏洞,使得这些选拔变成了高门大族们争夺权力的游戏。
那些出身寒门的士子,即便他们才华横溢,也只能在这场游戏中争夺一些残羹冷炙。
因此,他们不得不转而寻求其他出路,如行卷等,以期能够获得一线生机。
若行卷不成,他们便只能成为科举的落榜者,投身到各节度使的麾下,去寻求能够施展自已才华的机会。
平朝中期涌现出的大量边塞诗,便是这些科举落榜者从军后的心声写照。
若是有更加公平的上升渠道,谁又愿意来这苦寒之地同狄胡厮杀!
想当年,天祚大乱时期,河北叛军的智囊团队,正是由这些在科举中失意的士人们所组成的。他们运用自已的才华和智慧,以最为残忍血腥的方式,甚至不惜牺牲数千万黎民的生命和危害国家的统一,向那些曾经轻视他们的人发起了猛烈的报复。
李昊白的对联,便是对这些社会现象的深刻讽刺与思考,他希望通过自已的笔墨,为这个世界发出不平的呐喊,缅怀那些过去的辉煌与荣耀,更为那些被压抑的才华和梦想发声。
而这老翰林的愤怒反应,恰恰证明了他的对联已经成功地触动了某些人的敏感神经,达到了他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