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就可以看出海上贸易的收益巨大。
而开海以后,大晟王朝是能直接获得一个【海外贸易】的操作界面,之前陆成安作为大景皇帝的时候,也是大力发展,走海外贸易的路线给国库挣钱。
【弘承初年七月,陆成安替你在海商贸易上进行了税改,加大了对海商贸易的收税量,对于海上经营的商人,采取了‘二取一’的基本税收政策,随后你在朝廷上决意进行开海放关。】
【这件事情引起了大量朝臣的反对意见。】
【在第一次开海放关上,弘承帝面对群臣的压力败下阵来,暂时放弃了开海放关。】
【朝会过后,弘承帝问你,为何大臣们不愿意开海?】
成王真是奇怪了,别人开海放关,说开海就开海,怎么到她这里,就不能开海了。
陆成安倒是不怎么奇怪,人是一种聪明的生物,知道什么是损失,知道什么是收益,无论是哪个年代的人,都会钻法律空子,根据规矩合理避税。
别人要试错,陆成安也要试错。
正巧是成王做这个皇帝,陆成安肯定是要研究一下这批大臣的忍受力了,算是试试弹性。
而这次大臣不同意开海放关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海商税太高了,二取一,就是百分之五十的税。
这个税,相当于是把海外经商一半的收益充入国库。
那大家当然不干了,不知道多少沿海的大臣官僚是伙同商人搞走私生意,他们期望陛下能开海放关,让这种违法行为变成合法的交易渠道。
可这个税实在是太高了,那么大的一笔收益要充为国库的资金,你能接受吗?
当然不能。
这还不如继续走私呢!
损害自己利益的时候,那就‘陛下不可违背祖宗之法。’、有利于自己利益的时候,那就‘陛下真乃英明之主。’
之前开海的时候,都是有先决条件的,那就是国君的声望足够高,而且手下忠于自己的兵够多,有绝对的军事力量可以镇压这些不安分的声音。
还有一种,就是整个朝廷的风气是比较清廉的情况下,能推动开海政策。
开海这个问题上,陆成安觉得宁王应该是最有话语权的人。
毕竟宁王也算是一个搞银子的一把好手。
事实上,大晟王朝能出现隆庆开海这种规模的成功度,就已经是很赚了,但是陆成安得追求一下极限。
隆庆开海,实际上是各让一步,作为官家只开一个官方的港口,你们吃肉,朝廷喝点汤,而就这样倭寇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说没就没了。
陆成安琢磨着,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让国库里的银子多起来,有更多的操作空间。
【同月,你回答了弘承帝的问题,将真相和理由告知对方,若是想要得到群臣的支持而开海,那便要付出一些小小的代价。】
成王顿时怒了。
朕的江山,怎么允许这帮王八蛋跟我抢银子。
【弘承初年八月,弘承帝询问你该如何敛财?】
你是懂直球的。
陆成安压根就没想到成王能直接到这种地步,连什么多余的客套话都不说,上来就问你怎么敛财。
你是想当万历那个犊子了是吧?
我还在和群臣试探,能不能在开海的问题上,来为国库争取到更大的收益,用以建设。
你是脸都不要了,张口就是敛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