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考试当天要与徐守文一起入场,若是住处相隔太远,难免不便。四人踌躇再三,厚颜问道“不知诸位租的院子可有空余的厢房介不介意多添四个人”
答案是肯定的。
为了让自家孩子在舒适的环境中备考,无论是财大气粗的王家,还是小门小户的几家,这一回都不惜慷慨解囊。他们租下的是一间二进的旧宅,几家长辈稍微挤一挤,十名学子二人合住一间刚刚好。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
入住当日,众人一番交流下来,谢拾也算收获了四位新朋友。
其中,年龄最长的李昀今年十六,性子稳重,学识积累深厚,话虽不多却令人很难生厌,与师兄王临在某些方面很相似,或许正因如此,话不多的二人偏偏聊得很是投缘;年龄最小的韩密比谢拾还要小一个月,思维敏捷,才智过人,偏偏是个话痨,一旦聊起感兴趣的话题就没完没了,令人逐渐失去聊天的欲望,只想化为沉默的树洞;余下的高远与方鸿二人,都和王临一般大,前者并不怎么开口,看上去有些孤傲,令谢拾隐隐幻视在学堂初见的赵自新赵师兄,后者性情开朗,很快便与大家打成一片。
根据初印象,谢拾在心中对四人暂时贴上另一个王师兄、另一个赵师兄、话痨、开朗等标签时,殊不知四人心中亦在源源不断刷新对他的印象与标签。
事实上,早在县衙外第一次见面时,几人看他的眼神就与看其他人的眼神不同。而徐守文甚至比谢拾本人先发现这一点。
徐守文忍不住问了出来。
这一问令几人面面相觑。
性子最是跳脱的韩密笑着答道“其实也没什么。我们就是对谢兄闻名已久,难得见到本人,实在难以不好奇。”
”后知后觉的谢拾迷茫地抬起头,替徐守文问出了剩下的话,“闻名已久”
他一个既没在镇上念书,也不曾参加过任何文会,更不曾取得功名的小小蒙童,哪来的本事让镇上的学生闻名已久
除非这几人是徐家村出来的,那倒是可以理解。毕竟这几年往来学堂,谢拾也与徐家村的同龄人打过交道,再加上徐夫子对他的爱重,都令他在徐家村颇有知名度。
韩密却说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是夫子同我们讲的,不仅是我们几个,咱们私塾里的学子,都听过谢兄的大名。”
“”谢拾愈发迷惑。在今天之前,他似乎并不曾与那位王夫子有何交集
独坐一旁的高远突然开口道“去岁徐先生的举人宴,夫子去过一趟,回来便对谢兄赞不绝口,惜塾中弟子无人可媲美。”
他用轻飘飘的语调说出了了不得的话,看向谢拾的目光很是复杂,令后者足足定格了三秒,才消化这个哭笑不得的事实。
敢情他这是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狠狠鞭策了眼前四人。
无怪乎几人见他时神情如此特别见到成天被夫子挂在嘴边、甚至害得他们功课增多的别人家的孩子,谁能保持平常心
徐守文与赵自新几人不由沉默。不知为何,他们突然想起被小师弟带动着被迫开卷的惨痛经历,瞬间就理解了四位新朋友的心情,几人实在忍不住哈哈大笑。
四人被笑得莫名其妙,还以为几人是在嘲笑他们竟然比不过小小年纪的谢拾。高远的神色冷了下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妨县试一比,待谢兄当真胜过我等,再来嘲笑我等空长年岁也不迟。”
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
笑得前仰后合的徐守文连忙拍着胸脯一阵咳嗽“不不不,高兄你误会了”
可不能让人以为他们师兄弟都是狂妄之徒,更是平白污了小师弟的清白名声。
“在下之所以情难自禁”他边说边笑,“只是想到你我都是难兄难弟而已。”这便说出了小师弟拜入师门以来,一众师兄被逼卷成“卷子”的悲惨过往。
一旁的赵自新、王临、方朋、吴跃都连连点头,证明他所言不虚。还你一言我一语,补充了许多独属于自身的开卷日常。
徐守文又提及这三个月与谢拾共同备考的经历,他都没想到自己竟然能被小师弟带动得如此勤奋,徐守文简直要感动坏了。
高远犀利的眼神逐渐变得呆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