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小说网

书朋小说网>穿越大宋经典 > 五四二 封秦王西北建制 荐张甲张择端举才(第1页)

五四二 封秦王西北建制 荐张甲张择端举才(第1页)

吴麟在江南顺利的将宋徽宗送回了东京汴梁,种师道也接到了钦宗皇帝的圣旨。不过朝廷在圣旨中还是显示了最后的“豪横”!

宋朝廷并没有封种师道为华夏王,而是加封他为“秦王”,并让他出兵收复幽云十六州。按理说在宋代一字王,比二字王要高贵一些,但是这个“秦王”却另有含义,一个是西北原属于秦地,借地封王那是理所应当的。另外一个“秦王”音同“勤王”暗含着告诉告诉种师道要勤王之事,做大宋的臣属。

原本种师道上报朝廷,希望得到都督西北诸事的权利,但是圣旨一句话都没说,不但没提这件事,还加封鲁达为西军经略使统辖西北驻军。原来西军将领都是五品以下的武官,只是在朝堂的枢密院有备案而已,这些武官的饷银都是西军自筹的,只有鲁达原本就是归德中郎将,从四品的武将,是朝廷直接发饷的。这次提升鲁达官职也是为给种师道的集团添加麻烦。

另外还强行封高宠为陇西节度使等于是袭承了其叔叔高怀远的职位,只不过高宠在西军中地位不高,而且不但没有什么战功,还在伊州的时候被回鹘兵打的大败。高怀远用自己命保护了高宠不守处罚(详见三四八血色夕阳)。此刻朝廷封赏高宠,也是为了引起西军不满。高宠的陇西节度使是真正的管民管军一方大员,职位比鲁达的西军经略使的地位还要高。

种师道看着这个圣旨都气乐了,叹了口气道:“圣旨就是圣旨,朝廷还是朝廷。”

作为钦差的张择端道:“恭喜秦王殿下,这次加封殿下为亲王(一字王相当于亲王),又让殿下收复幽云十六州,这回殿下可以出师有名,大展宏图了。”

种师道说道:“华夏王也好秦王也罢,无非是一个称号而已。这幽云十六州是要收复的,可却不是现在出兵。”

张择端道:“这是为何?”

种师道说道:“赵官人在派你来西北的同时,又重新启用了那个刘豫。刘豫作为使者出使了金国。你知道给金国的国书是怎么说的。”

张择端道:“这个我却不知。”

种师道说道:“国书上说‘许西北之财富,请金军出圣兵’!汴梁的官人要请金人入寇我西北诸行省,又让我收复幽云十六州,好算计啊。”

张择端道:“哪有此事!秦王殿下,莫要信了金人的反间之计。”

金人的伪王斡鲁补(完颜宗望)这次受了金国伪帝吴乞买的册封,封为了都元帅,在幽州开衙建府了,俨然成了金国第一权臣了。相反宗翰大军虽然扫荡了河东,却也是损兵折将,雪里华东战死(其实宗翰也已经死了,只是被宗弼瞒住没有发布众人不知)。

实际上刘豫出使金国并没有到达金国首都会宁府,而只是将国书交给了完颜宗望,宗望随即把这个国书作为告示公示金国百姓,通过宋朝国书的用词卑微,彰显金国的强盛。因此这刘豫出使金国请金兵出兵攻打西北的事情。竟然被办成乞丐的洪七谈听到,洪七又跟从黄龙府迁往云州的锦衣卫巧遇,这消息最终传到了种师道的耳朵里。

种师道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华夏军诸将,华夏军诸将当然是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出兵潼关,直取东京不汴梁。不过此时吴麟、韩世忠在江南行事顺利,而且现在的种师道虽然不缺钱,但是缺粮,根本无法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种师道还知道金军今年也就是华夏三年(靖康元年)秋后还会南下,历史上这次南下是真的灭了北宋。如今穿越之后很多历史事件改变了不少,但是总体上没有改变中原的历史进程(历史上的种师中、种师道都是这个时候死的),所以现如今种师道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要强大自己,聚集粮草,到时候能够与金人一战。

为此种师道召开了多次军机处的会议,最终种师道作出了决定:广积粮,勤练兵、缓出关的决策,其中广积粮是最重要。如今百万河东难民进入到了西北,对于粮食的需求是一个天文数字。

其实张择端一拿到圣旨在东京就跟醉仙居李掌柜联系了,这圣旨的内容早就通过锦衣卫传到了种师道面前。种师道得知圣旨内容之后,立刻进行了西北的改制,将原来的拢右地区以西宁州为核心,成立了西宁行省。以京兆府为核心,将秦凤路和永兴军路合并为陕西行省、白达番地区以包头为核心改为北宁行省,这样种师道的华夏国包括了顾宁、昌宁、夏宁、西宁、北宁、陕西六个行省,每个行省都设置管理民事布政史司、管理军事的提督衙门和管理刑名的按察使司。整个华夏国东西长8000里,南北长5000里,地域远远大于大宋,但是人口却是不多,比如西宁行省、北宁行省都不足百万人口。种师道已经开始计划将河东难民向地广人稀的地区移民了。不过这些地区多是蛮荒之地,虽然许给了他们土地,但是移民并不顺利。

为了解决百姓吃饭的问题,作为丞相的张叔夜一天到晚忙的不可开交。不过现在他也轻松了一些,王彦和宗泽将在伏牛山的李良嗣换回来了。李良嗣虽然说是海商出身,可是毕竟当过龙图阁大学士,而且是一名不错的外交家,虽然海上之盟某种意义是大宋灭亡的导火索,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大宋灭亡在于昏君佞臣当道,国家富而不强。

李良嗣回到延安府后,种师道封他为礼部尚书,直接管理各种礼仪之事。这次华夏国的第二次科举考试,就全权交给了李良嗣负责。种师道本想将考试放在京兆府,但是京兆府毕竟不是他统治地区的地里中心,而且宋朝廷封他为秦王,他并不想用这个称号,所以还是以华夏国的名义举办科举考试,因此考场还是设在了中兴府。此时的李良嗣已经和大儒李侗赶往了中兴府准备考试的事宜了。

种师道将自己这些日子的安排跟张择端一讲,张择端惊讶不已,他没想到宋朝廷如此的昏聩,华夏国如此的蒸蒸日上。现在他也相信未来中原一定属于华夏国了。

种师道说道:“如今华夏国什么都不缺,就缺粮食和人才,粮食可以慢慢来,难民灾难也有白薯能填饱肚子,到了今年秋后就会缓解。但是人才缺少,现在华夏国地域广大,到处缺少官员管理。张大人与其做一个闲散的翰林,不如到我这里大展宏图。”

张择端如今真的有些动心了,他心中反复思忖但是最终还是无法下定决心,他看到了华夏国的欣欣向荣,也看到了大宋国的暮气沉沉,但是大宋国毕竟是正统,这华夏国真的能代表华夏吗?

张择端此刻给种师道跪下来了,种师道见状大喜,以为张择端也要投靠自己呢,毕竟如今他是太缺少文官了。

没想到张择端道:“秦王殿下,臣虽然有心报效,但怎奈祠堂祖坟都在中原,若久滞不回,恐怕朝廷惩戒族人。如王爷提举神兵,饮马汴河,臣愿意箪壶提浆以迎天军。”

种师道听了心中大为失望,他招募张择端数次,这一次是张择端最接近报效的表态。张择端的意思就是如果您能打到汴梁我就报效,否则我只是愿做你的“外围”。

种师道暗中叹气:看来收服人心还是太难。不过张择端的表态总比前几天吴麟发来的消息提到的童贯的表态强,童贯是宁可去死也不做贰臣。看收服天下人心是重中之重,这科举制度要坚持的搞下去,这《中华文明集注》作为启蒙教材还要大力推广。

张择端见种师道不说话,以为种师道生气了,他轻声道:“秦王殿下,臣(其实他称下官就可以了)也是不得已啊。”

种师道笑道:“张大人起来,咱们就说话算数。不过你要是回到中原,也可为我们推举英才道华夏为官。”

张择端道:“王爷放心,下官晓得。”突然他想起了一件事,道:“若要推荐,现在到有一人,推荐给王爷。”

种师道来了兴趣,道:“此为何人?”

张择端道:“我的同年进士,名唤张甲。原本是亳州知县,金人南下他无奈弃城南下,现在江南闲居。前几日我接到他的书信,希望让我在朝堂内谋划一番,能够官复原职。此人虽然怕死,但是行事干练,亳州治理的也是不错。”

种师道对于这种弃城逃走的官员十分鄙视,但是如果这个张甲能来,也是千斤买马骨,若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来西北也是好事。至于官员的道德品质,种师道准备建立监查御史制度,就是要用制度保证官员的正直,只是这监察御史的人选还没定下来。

种师道对张择端道:“好吧,你就让他来延安府吧,我定然量才使用。”

张择端大喜,道:“王爷放心,我这就给张甲写信。”

张择端又在延安府盘桓了几日,离开了延安府。种师道本想休息几日,没想到王定六发过来的消息让种师道又一次紧张起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