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第二日收拾了一下准备去太清宫降香,刚刚收拾停当,就听到亳州城大街上乱乱哄哄的,宋徽宗眉头一皱,刚要差人去问,童贯慌慌张张的跑过来了。
童贯见到宋徽宗急忙奏报道:“陛下,城中有些混乱,百姓皆言金军就快到了,纷纷开始逃难去了。就连那本地县令张甲昨夜晚也不知去向了。”
宋徽宗眉头一皱,道:“这些无知之辈,不知真武大帝要降福也。爱卿休要理会他们,准备太清宫降香一切事宜。”
童贯见宋徽宗一意孤行也是无奈,道:“陛下这城中太乱,陛下前去降香,这诸位娘娘们可否移驾道城外安静所在暂住。等待陛下降香之后在做安排。”
宋徽宗摆摆手道:“你尽管安排就是了。”
宋徽宗的话正合童贯之意,他急忙将宋徽宗的妃子们安排到停靠在码头的船上。然后命令御林军护驾,宋徽宗一身道袍,文武大臣随架,这支降香的队伍又一次慢慢悠悠的出了亳州城东门,向太清宫而去。
童贯在队伍之中骑着马前后照应,他凭借着多年的领兵经验已经嗅到敌军的味道,因为这周边逃难行色匆匆的百姓是不会说谎的,金军应该是很近了,只是现在的御林军连合格的探马都排不出去了。
童贯催马来到了高俅的身边,道:“太上皇的仪仗都安排好了吗?”
高俅道:“王爷放心,太上皇的旗帜、伞盖都留在了亳州城,还有7000御林军也在亳州。”
童贯点头,暗道:但愿金军不会今日就到亳州。否则这7000人就要祈祷那个真武大帝的保佑了。
徽宗皇帝带着3000御林军和文武大臣一行队伍浩浩荡荡直到接近午时才到太清宫,太清宫紫虚道人已经在宫门口等候多时了。紫虚道人看到有一支人马举着各种道教的执事,却穿着官军衣着的不伦不类的队伍向太清宫而来,就知道这是宋徽宗降香的队伍来了。
紫虚道人急忙赶到宋徽宗的车辇之前,手持拂尘行礼,道:“贫道紫虚参见道君太上皇。”
宋徽宗急忙命人撤去车帘,在内侍官搀扶下走下车辇,对着紫虚道人道:“真人免礼,朕此刻也不是什么太上皇了,请称呼朕为宣和主人。”
紫虚道人吃了一惊,见宋徽宗言语如此不着调,他便偷眼看了宋徽宗一眼。只见宋徽宗头戴九梁道巾、身穿杏黄色八卦仙衣,一身道士打扮。可是从脸上看去却隐隐的又一层“世俗”的烟火气,尤其是双脚没有穿道士常常穿戴的水袜云履,而是穿了了一双厚底无忧龙靴,让人看上去有些不伦不类。
紫虚道人并没有敢接宋徽宗话茬,只是赔笑道:“陛下请。”
宋徽宗跟着紫虚道人进入了太清宫,随即在紫虚道人的指引下开始降香做法事。诸大臣看着宋徽宗虔诚做法事,也都装模作样的跟着宋徽宗烧香磕头,不过他们各个都心怀鬼胎,面露惊慌。
宋徽宗降香已毕,心情大好。随即赐给了太清宫一套玻璃烧制的道教法器,还有若干钱财。赏赐完毕,宋徽宗对紫虚道人道:“真人,朕要测上一签,看看前程吉凶如何。”
紫虚道人大喜,暗道:你要不测签,我也得让你来测,否则童贯大人就不会饶过我。想到此处,紫虚道人急忙命人把签筒取了过来,道:“陛下,请。”
宋徽宗拿过签筒摇了几下,一只签就掉在了地上。紫虚道人拾起了那根签看了一眼,对身边的道童,道:“去,取解签的道符来。”
道童随即取来了解签的道符,紫虚道人打开道符,道符之上有四句诗,曰:
中原蒙尘埃,皆因北豪强。
诺要兴百业,东巡到润扬。
宋徽宗看了看这张道符,道:“此为何解。”
紫虚道人道:“此乃天机,贫道并不甚解。从符上看,是求签之人若要家业兴旺,应该到一个叫润扬的地方。”
宋徽宗想了想,他也看明白了,北方豪强肯定是指的金国,可是这润扬在那里呢。到了润扬就可以化解现在苦难吗?他思前想后,也想不出来这大宋境内那个地方叫润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