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备心中泛起一丝酸楚,轻声叹道:“小苗,莫再说这样的话了。你很好,并不卑贱。”
阿备点燃灯火,又取出一件干净的外衣罩在小苗单薄的身躯上,跽坐正色道:“我绝不会赶你走的,相反,我要认你为义妹。从今往后,我的家就是你的家。你可以理直气壮、正大光明地往在这里,想住多久住多久。就算是住一辈子,也没问题!”
小苗被这飞来横福给砸晕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不可置信地道:“府君此话当真?”
=请。收。藏[零零文学城]00文学城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阿备笑了起来,伸手摸了摸小苗软乎乎的小脑袋,不由地想起自己穿越前见过的那些可爱的小朋友们,心中越发怜爱,“只是,想要做我的妹妹并不容易。我对弟弟妹妹的要求可是很严格的。”。
“无论府君有什么要求,妾都一定会努力办到的。”小苗赶紧表态,似乎生怕自己慢了一点就会惹得刘备不满反悔,急切地想要证明自己,“一定!”
阿备笑道:“别着急。咱们今天的任务很简单,你只需要做好两件事情就可以了。”
小苗紧张地望向阿备,像极了准备面试的考生,捏着衣角道:“府君请讲。”
阿备笑道:“第一件事,就是改口。从今以后,你不许再叫我‘府君’,而是要称呼我为‘兄长。”
小苗一下子愣住了。数息之后反应过来,她不由地羞赧地垂下了头,任由朝霞般的薄红重新爬上脸频。
虽然刘备已经再三保证,但小苗的潜意识中总是认为这件事是假的。直到这声“兄长”在耳边想起,她才终于意识到刘备是真的要收她为义妹,而不是玩笑,更不是幻梦一场。
一时间,小苗心中又甜又涩又羞又恼,嚅嚅了好半天,终于轻声细语地叫了一声:“兄长……”
阿备拊掌大笑,随后又拿出一套黑板粉笔,认真地道:“接下来,咱们继续第二件事——认字。今天,我们就从‘人’这个字开始吧……”
就这样,清朗的读书声一直盘旋在这座简朴的小屋内。直到夜深,方才缓缓散去。随后的几天里,每到傍晚后,读书声也都会再次响起并持续到深夜。
几天之后,或许是终于确认了自己身份的改变,刘苗曾经始终微蹙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形容举止都多了几分笃定坚毅,眉眼也带上了丝丝喜气。虽然衣服饰品并没有什么改变,但整个人就像是脱了孝似的,变得光辉璀璨起来。
与之相反的,阿备的面容却一日颓似一日,头发也油了、脸色也灰了,原本顾盼生姿的桃花眼也一日日地暗淡了下去,甚至还生出了浓重的黑眼圈!
对此,阿备表示——谁要是天天高强度上班十个小时,下班还要兼职给毫无基础的妹妹补习三四个小时的功课,晚上妹妹睡了还得点灯熬夜备课做教案——就这惨过996的工作量,孙悟空来了也得颓!
阿备只盼着再多熬几天,熬过刘苗的开蒙便好。
这些事情的缘由,阿备心知肚明,可惜外面的人并不知道。在关羽、张飞、孙乾、刘德然等人眼中,就是小苗被刘备带回了家,然后刘备就开始天天熬夜、日日消瘦——这两者之间怎么能说没有因果关系呢?
于是,一群忙得脚不沾地的大老爷们,在有限的闲暇时间还不忘相互八卦,头脑风暴了一波又一波。
最后,还是在靠谱和不靠谱之间反复横跳的简雍率先捅破了那一层窗户纸,直接将八卦捅到了正主刘备的面前:“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啊!几日不见,府君清减成了这样,我等甚是心疼啊~~~~~~”
简雍说这话的时候,虽然表情异常严肃、眼神异常诚恳,完完全全一副为主君殚精竭虑的模样,但那说话的语气却如同汪洋上的一叶小舟——整个地荡呀荡呀荡。
更有关羽、张飞、孙乾、刘德然、高诱等人不远不近地围在周围,或站或坐、或低头写字、或抬头看天。人人面上都是一副专心致志在干别的事情的样子,实则都竖起了耳朵凝神静气地等待后续消息。
八卦的效果拉得满满的。
阿备没好气地睨了简雍一眼,又无奈地看了一圈周围的人,突然起了逗弄的心思,于是拉住简雍的手,故作哀愁地叹了口气:“确实啊,英雄难过美人关。备只是一介织席贩履之徒,无关紧要。诸位都是英雄,身系家国社稷,才更要保重身体啊!”
简雍的脑子一时间没转过来,疑惑得问道:“府君何处此言?”
阿备意味深长地道:“没关系,你们现在不懂,过不了多久就会懂了。”
然后,阿备拍了拍简雍的手,留下一个神秘莫测的笑容后,甩着衣袖潇洒地离开了,留下一群八卦的人在原地苦思冥想。
这些人当然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什么结果。不过,没过多久,答案就主动地跳出来了。
阿备护送着刘苗来到军营中,一脸严肃地将大家召到一起,郑重地宣布道:“第一件事,是向大家宣布,我已经收了小苗为义妹,以后她就跟着我姓刘了。我给她取了字,叫扶桑。第二件事,我的小妹今天正式在营里开办学堂,所有伍长及以上的军官,都得每天来上课!”
此言一出,一群大字不识几个的糙老爷们儿顿时露出了惊恐的神情。
第62章英雄难过美人关
两汉时期,官方鼓励百姓接受教育,老师们也乐于传经,因此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从中央设置太学开始,一路向下到郡、到县,一直到乡都设置有官学。
除此以外,有教授意愿的人,还可以开设自己的私学,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教授你想要教的内容,从养蜂种田到法律天文再到诸子百家百无禁忌。
而学生呢?抛开那些家境殷实或者公费读书的,普通百姓要是想上私学,那也花不了几个钱。
因为当时人们的观念普遍是“经明行修”,重名不重利——学习和教授知识都他们一种完善自身德行、提升人生追求的手段,从来没想过拿这个赚钱谋生。
因此,只要学生想学,很多老师的学费就只是意思意思。甚至只要学生嘴巴甜一点、手脚快一点,多帮着老师干点活,老师就干脆直接给免掉学费了。
而且汉代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不限制旁听生。
你要是实在穷得叮当响,又没本事帮老师跑腿办事,那么你就找个角落安静地旁听,不花一分钱,也是可以学习的。
由此,在这种学风浓厚的社会风气之下,很多百姓都能识得几个字,说得几句经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