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上,没有装载金银细软,尽是书!
这叫什么?
两袖清风也!
人群沸腾了,“好官呐,孔夫子,您就留下吧”、“夫子走了,中都该怎么办”、“夫子,中都人民感谢您”
当然,人们谁也没料到,后来孔子一生坎坷,颠沛流离,经常搬家。每到一处,孔子必带着书而行,居然形成了“孔子搬家尽是书”这个歇后语。
尽是书,这个书在歇后语文化音通输,意味着孔子每搬一次家,就遭受了一次挫折,是输。
但正因为这个书,最后成了孔子成为春秋史上最大的赢家以著书、立学、传道,成就圣人之名!
中都东门外,送行的人群排成长长的队伍,直送十里之外。
老百姓心中有一杆秤,任何考核和评价都在这样的场面中失去了意义。
孔子感慨万分,不禁泪流满面。
但君命不可违,孔子再次向百姓深深施礼,三步一回头,五步一作揖。
老百姓舍不得孔子走,但孔子心中有更大的理想抱负。他必须将治理中都的理念和做法,形成鲁国的最高决策,在整个鲁国推行。
复兴周礼,实行教化,必能大治!
最终的时刻到来了,百姓一直将孔子送到城外十里之远。最后,孔子向百姓挥了挥手,准备转身离去。
突然,一位老者冲了上去,扑通一声在孔子面前跪下,还没等孔子反应过来,老者抓住孔子的脚,一把脱下了孔子的靴子!
然后,老者从怀里掏出一双新缝制的靴子,替孔子穿上!
老者将孔子的旧靴子高高扬起示众,流着泪道:“乡亲们呐,看看这双靴子,鞋底都快磨穿了。夫子穿着这双靴子,走遍了中都,到过中都任何一个农村!
夫子为咱中都百姓做了那么多好事,从来不收百姓的礼物。
今天,小老儿斗胆要让夫子破例了,刚才给夫子的靴子,是小老儿之妻一针一线缝制的,小老儿要代表中都百姓,送给夫子唯一礼物,一双靴子!
但是,小老儿斗胆请求夫子将旧靴子留给中都百姓吧,就让中都百姓见靴如见夫子,永远践行行夫子教诲!”
孔子感到得再次热泪盈眶,他搀起老者,再看看老者为自己穿上的新鞋,只见新鞋高底宽帮深口,鞋头有云钩绣纹,与自己一直穿的旧靴几乎一样。
孔子不禁感慨道:“乡亲们之情意,丘收下了。丘之靴子留下,如中都百姓在丘走后,仍能克己复礼,推行礼仪文化,丘知足矣!”
孔子当然不知道,后来,中都人人酷爱这种样式的靴子,并为其命名为夫子靴。
再后来,但凡是中都地方长官离任,都会留下一双靴子。几千年来,居然形成了中都即如今的汶上文化传承!
汶上县城隍庙以前还存有夫子履一双,据说原为孔子宰中都离任时所留,这个如果是真的,那这样的古董堪称国宝了。
但据说孔子留下的夫子履,一开始确实被供奉在中都城的阁楼上,年代久远虽有损坏,但一旦发现有了破损,就会照原样再制一双新鞋而将旧的换下。
这样代代相传愈两千年而未中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到底应如何传承?
向汶上人民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