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于许国被灭这样的大事,他勿需作出任何决策。因为鲁国的重大决策,是三桓集体作出的。
而三桓的集体决定,则是由季氏主导的。
只是,季氏却是在阳虎背后操控的!
但阳虎没有动,许国被灭,表面上看,不干鲁国什么事。但阳虎相信,与鲁国相干的事很快就要来了,许国被灭就是一导火索。
楚国国力折损严重,暂时无力教训郑国。
要教训郑国的,当然是晋国。
晋国早就想教训郑国了,因为去年楚国被吴国击败时,周王室抓住了机会,彻底解决了长达十余年的王室内乱。
当时,晋国支持下的东王周敬王,派出一支特种部队,趁楚国无力保护,刺杀了流亡在楚国边境的王子朝。
王子朝被刺杀,引起了追随者的愤怒,除了周王室那一大批追随王子朝的大夫臣工外,列国诸侯中的郑国是暗地里支持王子朝的。
郑国以此为理由,本着抓紧扩大地盘的战略思路,趁王子朝党羽向王室发起进攻之际,出兵占领了属于王室地盘、但与郑国有着历史渊源的冯、滑、胥靡、负黍、狐人、厥外等六邑。
周敬王向晋国哭诉,晋国很火大。
但由于精力不济,晋国一时没把火发起来。
现在好了,你郑国变本加厉地违反周礼,居然又灭亡了许国,那不好好教训教训你郑国的话,这个盟主无法当了。
晋国祭出了老套路,命令中原列国去讨伐郑国。
这一次,接到命令的,正是鲁国!
历史上,鲁国与郑国交战,几乎没有赢过,恐郑病十分严重。
这一次,依惯例,鲁国应该嘴上应允着,但行动却缓慢着即可。
等晋国将列国联军组建起来,再一起打郑国就是。
但此时的鲁国实际掌控者是阳虎,在阳虎的指示下,季孙斯在鲁国卿级班子会议上提议提高对晋国命令的执行力,迅速出兵讨伐郑国。
打郑国,鲁军名义上的统帅是鲁定公,出面的却是季孙斯和仲孙何忌,幕后主导的当然是阳虎。
在阳虎的授意下,季孙斯和仲孙何忌按阳虎划出的行军路线,命令全军迅速进发。
阳虎的行军路线没有错,打郑国,鲁军得经过卫国。
经过卫国,鲁国得办一个借道手续。
但阳虎把眼一瞪,对季孙斯道:“都什么年代了,都什么时候了,借毛线道?卫国是鲁国最可靠的盟友,会为了这一丁点事就和鲁国翻脸吗?
军情紧急,半刻都耽误不得,唯有快速进军,打郑国一个措手不及才有可能取胜。一旦打了败仗,晋国责怪下来,谁承担责任?”
那就不借道吧。
正如阳虎所说,卫国没有意见!
在卫国看来,鲁国是卫国最可靠的盟国,历史上两国关系非常铁,再说鲁国这一次是奉晋国命令行事,而且又是事关天子的事,行大事不讲小节。
阳虎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正如阳虎所料,由于鲁军这一次进军实在太快了,郑国根本来不及反应,重镇匡邑就被鲁军拿下!
阳虎命令,在匡邑插上晋国旗帜,这意味着虽然是鲁国攻占了匡邑,但这是奉晋国命令而拿下的,应送给晋国。
阳虎很清楚,这个年代,唯有将晋国马屁拍好,自己所图的大事才有可能成功。
想当年,季孙意如正是将晋国马屁拍足了,不但没被追究驱逐国君之罪,还令鲁昭公最终客死他乡。